朱元璋|明朝靖难之役,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靖难之役是历史上少数 , 以藩王身份成功反攻中央的战争 , 其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朱棣本人 。 朱棣以其少量的精锐部队 , 经历四年时间 , 终究还是击败了建文帝 。
朱棣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 并非常擅长厚黑学和操控人心 , 这才能让士兵死心塌地追随于他 , 可见领袖的人格魅力是有多么恐怖 。
朱元璋|明朝靖难之役,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文章图片

图1 朱棣(1360-1424) , 即明成祖
那么为什么朱棣有这么强的领导和号召力?
1、朱棣出生于战火 , 带兵多年 , 有良好的军民基础
1360年 , 朱棣生于战火之中 , 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打得正不可开交 , 是最危急的时刻 。 所以朱元璋也没有时间来管朱棣 , 只能让属下人来照顾朱棣 。 朱棣就是这种极其不安定的环境中长大的 , 没有锦衣玉食也没有温暖的家庭 , 只能随着父亲东征西讨 , 随时都有搬家的风险 。
到处都在打仗 , 在朱棣身边的也大多是士兵或者将领 , 这让朱棣很快熟悉的军旅生活 , 虽然他那个时候很小 , 也为之后的靖难打下了群众基础 。 就好比朱棣成为皇帝之后 , 也曾经为太子册立问题感到头疼 , 朱高煦常年在军中效力 , 军功很高 , 所以大多军中将领都推荐朱高煦为太子 。
洪武十三年(1380年) , 朱棣被封为燕王 , 就藩北平 , 史料记载"夏四月乙丑 , 封皇子樉为秦王 , 棣燕王 , 橚吴王" 。 从此朱棣就在北平扎下了根基 , 是诸王中最强的一支 , 这是因为其驻守的地方很危险 , 正是和蒙古人交界的地方 , 自然需要更多的兵马和辎重 。
建文元年(1399年) , 朱棣起兵靖难 , 在其封王后的这十九年中 , 他一直在北平驻守 , 说他拥兵自重、树大根深一点也不为过 。 在这段时间内 , 朱棣的势力在不断扩张 , 还有两次成功北伐 , 招降元太尉乃儿不花 , 不仅兵强马壮 , 而且军心牢固 。 这无疑是为靖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朱元璋|明朝靖难之役,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文章图片

图2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即建文帝
2、朱允炆削藩太过急躁 , 让朱棣有了起兵的理由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 , 很适用当时坐镇北平的燕王 。 太子朱标死后 , 理论上应该立朱棣为太子 , 不过朱元璋爱子心切 , 不顾他人反对 , 立了皇太孙朱允炆 。 这些朱棣都看在眼中 , 心中也很不痛快 。
所以姚广孝说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时 , 朱棣马上就同意了 , 姚广孝也成为朱棣第一军师 。 建文帝继位后 , 马上就着手削藩 , 皇帝采纳了幕僚黄子澄的建议 , 先后贬职或者关押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 。 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朱棣强烈的危机感 , 而在姚广孝的撺掇下 , 燕王终于决定举旗靖难 。
朱允炆削藩过于急躁 , 给了朱棣话柄 , 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 。 建文帝有仁慈之心 , 却没有治国的本事 , 他几乎什么都听从齐泰、黄子澄的 , 之后这两名幕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间接促使了靖难的成功 。
朱元璋|明朝靖难之役,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文章图片

图3 姚广孝(1335年-1418年) , 幼名天僖 , 法名道衍
3、朱棣礼贤下士 , 对士兵关爱有加
朱棣有着几乎所有名将应有的素质 , 他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 , 也很会操控人心 。 朱棣深知造反的风险之大 , 要想属下这帮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 , 必须要把"交情"处好 。 只有大家从内心信任你、爱戴你 , 那么这支军队才能有胜利的可能 。
一次 , 朱棣在行军途中 , 见到一士兵病倒在路边 , 已经奄奄一息 。 朱棣二话不说 , 直接命人把士兵放在自己的备用马匹上 , 送回营寨疗伤 。 有的将领劝解朱棣:"您是万圣之躯 , 可不能随便让小兵骑您的马" , 朱棣则动容道:"人命比马重要 , 救人是我应尽之责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