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启动三年计划 全国省级层面首提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 二 )


“过去 , 我们是一个学生有想法 , 多个老师来帮忙实现 。 但这种做法不可持续 。 ”上海市和田路小学校长张军瑾告诉采访人员 , 这所学校的学生曾经拿过全国发明创造大奖 , 但这只是“个例” , “新时代了 , 我们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 , 不是说培养一个两个 , 而是应该有一个普遍性的教育模式 。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这样“神奇”的小学课堂 , 如今正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各所小学里崛起 。 上海市徐汇区的高安路一小 , 最早开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质疑 , 现在又开设了跨学科课程;康健外国语小学 , 采取了“4+1”教学法 , 每周4天上学科课程 , 1天全天进行综合主题式活动课 。
“我们的老师 , 要跳出舒适圈 , 来适应学生、学校的新变化 。 ”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钱佩红说 。
教学颠覆 , 教师受得了吗
师资力量 , 是“项目化学习”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目前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 谁都知道项目化学习有效、有益 , 但一个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 , 老师们受得了这样的颠覆吗?
“最需要改变的 , 是老师 , 而不是学生 。 低年级学生天生就是好奇驱动 , 关键看老师会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 ”张军瑾告诉采访人员 , 项目化学习要求教师本身进行3个方面的“大变革”——一是提问能力 , 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爱提问、会提问的人 , “老师过去拿本书照着往下教 , 这样不行了”;二是教研形式变革 , 教师历来是“师傅带徒弟”式培训 , 一些教师比较“短视” , 只看到眼前每节课的知识点 , 却并未注意如何培养人;三是整合学科教学的能力 , 教师未来可能不是只能教一门学科的老师 , 而应成为一个具备多项交叉学科能力的人 。
这种对教师的要求 , 堪称“史上最难” , 但也绝非“不可实现” 。
上海浦东 , 浦师附小的老师们 , 就利用暑假4周的时间 , 集中学习了“如何进行项目化学习” 。 16名以90后为主的老师在网课平台上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 由2名老师领读、1名专家点评 , 他们重点学习了《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 。
每个章节 , 16名来自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等全部学科的青年教师都要发表观点 , 并设计话题和教案 。 最终 , 教师们要各自完成一份与自己学科相关的项目作业 。 而这项作业 , 在开学后 , 则成为校园里的16个项目化学习课堂实践 。
“交叉学科的项目 , 最终需要把老师们聚集在一起做课件、做方案 , 费时费力 。 但这是必经之路 。 ”该校副校长孙静全程主持了这次学习 , “老师们也都意识到 , 要改变了” 。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介绍 , 针对项目化学习 , 上海市级、区级教育科学院都组织专门的在职在岗教师培训 , 今后会推出“种子教师”“种子学校” 。 此外 , 他也鼓励学校纳入专家、家长、校外机构等力量 , 让“教师队伍”来自各行各业 。
在评价方面 , 贾炜说 , 今后上海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改革也会把项目化学习纳入考量 。 比如 , 在中考综合评价、高中自主录取等环节中 , 适当增加“项目化学习”的考量;在小学生成长手册中 , 也适当体现“项目化学习”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