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护国光明寺|蒲松龄笔下的金和尚,在五莲山万寿护国光明寺确有其人

文 | 张传生
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卷七》有一篇专写《金和尚》的文章所说:“金和尚 , 诸城人 。 父无赖 , 以数钱鬻子五莲山寺 。 ”在此 , 我首先说明 , 蒲松龄笔下的《金和尚》 , 既不是诸城人 , 也不是五莲人 , 他的原藉是辽宁省辽阳人 。 是他的姐姐将他送到《万寿护国光明寺》 , 也就是五莲山的佛寺 。 当时 , 他还是个儿童 , 开山大师明开 , 看到他一时落难 , 无家可归 , 令人可怜 , 破例为其剃度 , 削发为僧 。
(一)金和尚传略
金和尚 , 法号海彻、字泰雨 , 俗姓金 , 辽东人 , 出身于名门巨族 , 是西汉名臣金日磾的后代 。 明朝末年 , 战事频繁 , 辽阳失守 , 泰雨一家19人死难于战乱 , 其余家人各奔东西 , 逃命失散 , 当时泰雨年仅8岁 。 泰雨的姐姐在战乱中丧夫失家 , 削发为尼 。 进了城东昙华庵 。 泰雨奔其所 , 幸免一死 。 时正值明将毛文龙在海外招募辽阳失散属下 。 泰雨姐弟二人混杂于难民队伍中 , 晓住夜行 , 经一个多月的时间 , 到达旅顺 , 乘船南下 , 船行驶后 , 遭大风浪阻隔 。 他们逆风而行一个多月 , 抵达皮岛 。 在岛上住了几天 , 毛帅拨调官船将姐弟二人送往西岸 , 到达高密单宦尼庵 。 住了好多日子后 , 姐对弟说:我们一家父兄70余人 , 死的死 , 逃的逃 , 现在仅剩下咱二人相依为命 , 形影相吊 , 流亡于此 , 不知今后漂流到何处 , 吉凶如何 。 我听说五莲山上心空大和尚 , 为人坦荡 , 乐善好施 , 是流离者归属的理想境地 。 我想将弟弟你送往那里去 , 尚且弟弟年幼 , 我一个女人家除此没有好的办法为弟弟安身 。 泰雨听了 , 虽不愿离开姐姐 , 但也别无他法 。 只好表示同意 , 奔五莲山而来 。
万寿护国光明寺|蒲松龄笔下的金和尚,在五莲山万寿护国光明寺确有其人
本文图片

开山和尚心空向来不喜欢儿童出家 。 然而泰雨出自显官门第 , 一时落难 , 无家可归 , 令人可怜 , 于是破例答应为他剃度 。 在方丈室里进行了摩顶受戒 , 时为天启丁卯年(1627年) 。 泰雨天资聪颖 , 勤奋好学 , 深得心空和尚喜爱 。 当有人对泰雨入寺提出不同意见时 , 心空便制止 , 并指出 , 日后山寺要依靠此人来支撑 。 后“彻公大震五莲 , 众乃服师先见不爽 。 ”
心空和尚逝世后 , 泰雨北去京都 , 拜望先师 。 不久 , 正值流氛之变 , 泰雨安排人服侍先师 , 归休五莲 , 独留门户 。
公元(1644年) , 清兵入关 , 大明覆灭 ,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建都北京 , 泰雨的伯父 , 从兄弟都随从入关 , 成为朝廷和地方高官 , 掌管大权 。 有一天 , 泰雨站在弥勒阁前 , 诸公朝退 , 与泰雨不期而遇 。 大难之后 , 又得团聚 , 十分亲热 。 他们劝泰雨还俗做官 , 他执意不从 。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 , 担任太中丞的金廷献 , 带头从自己的俸囊中捐款资助五莲山寺庙建设 , 此后辽东人山东巡抚耿焞 , 辽东人 , 镇守沂州地方总兵李克德 , 分巡青州海防道周筌 , 周亮工 , 辽东人 , 青州府知府张文衡 , 曲允斌 , 以及青州府、诸城县和其他一些地方金姓宰官均为五莲山护法捐款 。 泰雨将这些钱 , 用于寺庙和山上其他建设 , 修筑了寥天阁 , 御幡楼 , 修复绕光明寺东西北三面的林凤经 , 凿山西北 , 创精舍数楹 , 山外置常住田等 , 使“贮藏有阁 , 会食有堂 , 饷宾有所 , 登眺有筑” , 昔日的五莲山增光添彩 , 光明寺名声更加远扬 。
泰雨朝中有人 , 地方上有靠山 , 腰中有钱 , 又名声大震 , 非一般和尚相比 。 上下山时 , 鸣炮九响显威风 , 仪仗列队示礼仪 , 当地官员也需仰视 。
泰雨于康熙十四年九月八日患病辞世、世寿65岁 。 葬于其庄田林泉西北会稽山麓 。
泰雨为僧众和周边村民寺院的扩建做了一些好事 , 当地民众给予公正的好评 。
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是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 , 作品的素材多是取之于各地所发生的故事 , 来自于各地的人民群众 , 又是为人民群众所写作 , 扎根群众 , 源于群众 。 批判、揭露、鞭挞社会的黑暗 , 官场的邪恶 , 腐败、争斗和勾心斗角的恶浊时风 。
(二)金和尚艺术形象考问
一是金和尚是五莲山《万寿护国光明寺》的一代主持 , 法号海彻 , 字泰雨 , 辽东人 , 出身于名门巨族 。 明未从高密来五莲山寺出家 , 是开山和尚明开 , 看他是个儿童 , 虽然自己内心不喜欢儿童出家 , 但是 , 看他一时落难 , 无家可归 , 令人可怜 , 于是破例答应为他剃度 , 在方丈室进行了摩顶受戒 , 成为开山大师明开的得意门徒 。
二是清代著名文学家 , 诗人 , 进士王士祯《分甘余话》卷四云:“国初一僧、金姓 , 自京师来青之诸城 , 自云是旗人金中丞之族 , 公然与冠盖交往 。 诸城九仙山古刹 , 常位腴田数千亩 , 据而有之 。 益置膏腴 , 起甲第 。 徒众数百人 , 或居寺中 , 或以自随 , 居别墅 。 鲜衣怒马 , 歌儿舞女 , 虽豪家仕族不及也 。 有金举人者 , 自吴中来 , 父事之 , 愿为之子 。 此僧以势利横行闾里者几三十年 , 乃死 。 中分其资产、半予僧徒 , 半予假子 。 有往吊者 , 举人斩衰稽颖 , 如俗家礼 。 余为祭酒日 , 举人方肆业太学 , 亦能文之士 , 而甘为妖髡假子 , 忘其本生 , 大可怪也 。 ”王士祯是著名的朝廷命官 , 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 其文中所述与蒲松龄之文的历史事实 , 完全相仿 。
【万寿护国光明寺|蒲松龄笔下的金和尚,在五莲山万寿护国光明寺确有其人】三是蒲松龄在《金和尚》一文中 , 将光明寺的金和尚描写成为一个无赖的儿子 , 花了几百钱卖给“五莲山寺” , 自小当了和尚 , 由于年龄小就剃度削发为僧 , 不好好学习佛法 , 诵经打坐 , 而常常赶集 , 做小买卖 , 后来他的老师去世 , 有一点“遗金” , 被他收藏在自己的名下 , 常常以此为本钱 , 到处贩卖羊只 , 他往往在卖羊之前 。 将出卖的羊只灌上大量的水 , 欺行霸市 , 欺诈牟利 , 以假充真 , 掺水使假 , 增其重量 , 骗取高利 , 垄断市场 , 成为当地的市霸 。 数年下来成为暴发户 , 大富翁 , 在山下 , 潮河、林泉一带 , 置田买宅 , 购买肥沃土地千百亩之多 , 让当地百姓种植 , 他坐收渔利 。 他所建的私宅、楼堂阁榭、金碧辉煌 , 各种建筑、屋梁、楹柱 , 柱端斗拱 , 雕梁画栋 , 气派无比 。 厅堂之后 , 便是他的寝室 , “朱帘绣幕”兰幽、麝香喷出浓浓的香味 , 雕镂的檀木床上镶嵌精美的螺钿 , 螺壳、玳瑁、磨薄后刻成花鸟、山水、人物、各种故事 , 镶嵌于雕镂的家具、用具 , 各种器皿上 , 锦绣的被褥花花绿绿 , 豪华无比 。 墙壁上贴着美女、山水 , 著名古迹的画作 。 有数十个男女佣人侍侯 , 一呼百应 , “轰应如雷” , 每天都山珍海味 , 大摆筵席 , 歌舞升平 , 歌妓配唱 , 艳丽舞蹈 , 歌曲 , 不绝入耳 。
万寿护国光明寺|蒲松龄笔下的金和尚,在五莲山万寿护国光明寺确有其人
本文图片

金和尚每一出动 , 前后数十坐骑 , 奴辈佩带弓矢 , 武器 , 前呼后拥 , 呼之“爷”、“祖”、“伯”、“叔” , 那里有僧人的样子 。 金和尚结交甚广 , 眼观六路 , 耳听八方 , 从宫廷到青州府 , 沂州府 , 诸城县的官员都与他有很深的交情 , 他以势要挟地方大员 , 让他们害怕自己 , 敢怒而不敢言 , 万万不能随意触犯他的利益 , 他的所作所为 , 要他们加以保护 , 实际这个金和尚成为当地的一个大地主 , 大富翁 , 大暴发户 , 称王称霸 , 独霸一方 。
四是蒲松龄笔下的金和尚 , 在五莲山《万寿护国光明寺》确有其人 , 在《五莲山志》记载的金和尚 , 是一聪慧 , 有才能的寺院主持 , 是开山和尚明开信任 , 有能力 , 能撑起一边天的高僧 。 他利用自己是旗人的身份结识朝廷和各级官府的大员 , 得到社会上大批的捐款 , 对于扩建寺院 , 增加建筑物 , 增加景点 , 尽心尽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在山志《金和尚传略》中 , 作了详尽、公道、公评的历史评价 , 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
五是蒲松龄笔下的金和尚与王士祯所记载的金和尚 , 皆是劣迹斑斑的暴发户 , 大财主 。 从民间和文学的角度 , 挖掘出金和尚人生另一个侧面的形象 , 也是无可指责的 。
蒲松龄笔下的金和尚 , 是一个艺术人物形象 , 既然是文学人物 , 艺术人物 , 就必须有许多艺术挖掘 , 艺术描写或艺术夸张 , 至于人物故事的真、假、虚、实 , 就无法考究了 , 我们还是抱有艺术的态度 , 艺术的眼光 , 正确理解艺术人物形象 , 采用艺术之道 , 对待艺术作品 。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 , 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