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你关心的问题专家答( 二 )

  我们通过招生计划分配来解决入学机会公平的问题 , 比如对于贫困地区农村考生招生的专项计划 , 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增加人口大省和西部省份的招生计划 , 缩小与全国平均高考录取率的差距等 。

  考试方式改革在探索之中 , 高职高专和本科招生进行分类考试 , 用两张不同的试卷衡量不同的人才 。 有的高职院校采取注册入学 , 根据高中学业成绩 , 再通过“职业性向测试”判断学生适合哪个专业 。

  考试内容也要发生变革 , 要“小步走 , 不停步” , 不能“翻烧饼” , 今年这样明年那样 , 学生和教师都受不了 。 每年都有一点变化 , 累计五年八年 , 将有可观的效果 。 文理不分科就是重要的改革方向 。

  考试科目也在进行调整 , 目前高考综合改革除了统考语数外三科之外 , 还加上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科目 , 有的省份是“3+3” , 语数外三科之外 , 学生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自选3门作为选择性考试科目 , 上海是“6选3” , 浙江是“7选3” , 这个组合就多了 , “6选3”有20种组合 , “7选3”有35种组合 。 河北等第三批改革的8个省份根据前面的试点经验进行“3+1+2”科目组合的尝试 , 除了语数外必考之外 , 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 , 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 , 有12种选择 。 这些改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 。

  家长问:评价改革方案要求把德育记入综合素质评价 , 虽然政策好 , 但是会不会拉不开区分度 , 大家都一样 , 最后还要看分数呢?

  钟秉林:确实有些家长有这样的担心 。 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几点 , 综合素质评价首先要“可信” , 真实可靠 , 不能有水分 , 更不能弄虚作假;其次要“可比” , 要用事实、数据、证据说话 , 反映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的发展状况 , 不能千篇一律 , 套话空话;三是要“使用” , 高校要合理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 与高考录取是“硬挂钩”还是“软挂钩” , 在录取过程的哪一个阶段使用 , 都要去探索 。 比如一些高校在今年“强基计划”的招生中就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有些试点省份还探索“三位一体”“631”等综合评价招生 , 高考统考成绩占六成 , 高校自主测试占三成 ,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占一成 。 总之 , 要积极探索“综合评价 , 多元录取”的招生录取方式改革 。

  说到“德育”的评价 , 要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特点循序渐进来进行 , 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德育要一体化设计和实施 。 我认为 , 评价学生的品德是可以具体化的 , 比如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 , 考查学生是否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等 , 要注重学生健全学生人格的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 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体现效能感和满意度——

  不用升学率给学校“压担子”后

  好的中小学要用这些“标尺”量

  学生问: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就会出现对师德师风问题的报道 , 当此类现象广为人知的时候 , 往往已经产生严重后果 。 师德师风如何常态化监管?

  张志勇:《总体方案》提出 ,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 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 。 从总体上讲 , 广大教师是爱岗敬业的 , 人民群众对人民教师是满意的 。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 少数教师师德师风失范 , 给教育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 , 对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令人痛心 ,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 坚决整治予以严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