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一生只为书法活
本文图片
9月17日9时56分 , 原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李铎同志因病在北京辞世 , 享年90岁 。
李铎是在人民军队成长起来的著名书法大家 。 从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到誉满全国的书法艺术大师 , 他毕生用书法记录伟大、颂扬胜利、讴歌时代 。
掉进书法的海洋
走到哪写到哪
1959年 , 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 从各大军区选调来的2200多人云集军事博物馆 , 俊男靓女 , 蔚为壮观 。
头一个礼拜 , 军博派了一个大车 , 拉着他们到四处去游览 。 李铎从5岁开始练毛笔字 , 童子功 。 别人参观名胜古迹时高谈阔论 , 他站在牌匾、对联前比比划划 , 抓住机会学习临摹古帖名帖 。
以前没怎么接触过古代的大书法家的作品 , 到北京以后 , 接触面大多了 , 到处是一流的书法作品可供学习 , 李铎感觉好像掉进了书法的海洋 。
有一次 , 参观十三陵水库 , 坝上有一个很高的碑 , 碑正面刻着郭沫若书写的铭文 。 他当时看了以后不由地大叫:哎呀 , 真好 , 这字写得真好!大家照相的照相 , 留念的留念 , 完事后都走了 。 独有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 , 掏出纸笔慢慢临摹 。
故宫珍宝馆、绘画馆、瓷器馆等馆标都是郭沫若题的 , 尤其是绘画馆 , 不仅有郭沫若的字 , 还有其他几个书法家的字 , 三个牌子往那儿一摆 , 都是大家风范 , 可看过来看过去 , 李铎还是更喜欢郭沫若的 。
李铎在军博的工作经历了几次调动 , 后来到办公室当秘书 , 再后被任命为编研处研究员、研究馆员 。 做秘书工作期间 , 业余时间相对多了一些 , 李铎又开始了书法练习 。 没有那么多钱买纸、买墨、买笔 , 他就用手指在大腿上比划 , 在雪地上比划 , 在空气中比划 , 走到哪写到哪 。
他家的厕所墙上面是粉墙 , 下面是水磨石 。 夜里睡不着 , 他爬起来蹲在厕所里 , 用毛笔蘸点水在墙上写字 , 写完了也不用擦 , 等干了又写 , 写了又干 。 人家请他到海边玩 , 他就利用海水有节奏的起落 , 在沙滩上写 。 在山上 , 捡一个树枝当笔 。 在路上 , 捡一个小石子也是笔 。
有一次 , 李铎下班后回家烧饭 。 蜂窝煤老是燃不着 , 李铎寻找旧报纸引火 , 一抬头 , 正好看见墙壁上贴着一张熏黑的报纸 , 上有一块肥皂盒大小的地方 , 刊登的是郭沫若的书法 。 李铎如获至宝 。 弄点水把报纸弄湿了 , 慢慢地把它从墙上揭下来 , 再洗净 , 晾干 。 无意中得来的墨迹让他研习临摹了很久 。
以前 , 李铎买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照着练过一阵子 。 被郭沫若的书法迷住后 , 他放弃学王羲之 , 集中时间攻郭体 。 学多了以后胆子就大了一点 , 敢到荣宝斋去参观临摹 , 那里挂着不少郭沫若的真迹 。
时间长了 , 他结识了荣宝斋的一个副老总王士之 。 王副总经理是热心人 , 也喜欢郭沫若的东西 , 时常拿出收藏的郭老的墨宝让李铎观摩学习 。
郭沫若的书法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 有一天 , 《解放军画报》社一个长得挺帅的年轻编辑来军博办事 。 他首先到办公室找秘书接洽 , 见李铎正在给别人开介绍信 , 就站在桌子边上看 。 李铎的一手毛笔字龙飞凤舞好不潇洒 , 男编辑赞赏地说:你给我们写写标题行不行啊?
鼎鼎大名的《解放军画报》让他写标题 , 求之不得呢!于是从这时起 , 李铎开始给《解放军画报》写标题 , 每期最少写一条 , 多则两三条 。
不知什么时候 , 一本刊着李铎写的标题的《解放军画报》在浙江被一位有心人看到了 , 他们刚建起一个大水库 , 名叫梅垄水库 , 正在寻找写字写得好的人题写库名呢 。 于是他们以组织的名义发来一封信 , 要求《解放军画报》第几期、第几页上写标题的那个人给他们题写水库的名字 。
《解放军画报》就把这封求字信转到军博 。 李铎当然高兴了 。 大坝上每一个字要做十三陵水库的字那么大 , 好几丈高 , 这可是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啊!李铎反复写了好几遍 , 选中自己最满意的一幅给他们寄去了 。
水库剪彩那天是人山人海 , 很多人都被“梅垄水库”那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所吸引 , 都在打听是谁的字 。
不久 , 梅垄水库附近的一个水库 , 也请李铎题写库名 。 连续两次为庞大水库题名 , 他在江浙一带名声大噪 。
1976年打倒“四人帮” , 郭沫若写了一首词叫做《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 荣宝斋这个时候就想出挂历 , 发行几百万份 。 王士之请李铎用郭沫若体书写郭沫若的这首词 。
这是李铎继为浙江的两座水库题写库名之后 , 在全国范围内扬名的一次机会 。 郭老的这首词李铎写得得心应手、大气磅礴 , 一经面世 , 顿起波澜 。 自然而然 , 一传十 , 十传百 , 从四面八方来信的、登门的、打电话的人络绎不绝 , 求字的越来越多 , 排成了长龙 。
1989年 , 李铎不当秘书了 。 军博在老干部俱乐部给他安排了一间办公室 , 让他专门从事书法创作 。
写得再好 , 也要寻求变化
学郭沫若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 李铎就有一个想法:“我学郭沫若这仅仅是一个阶段 , 仅仅是一个手段 。 这一辈子就写郭沫若体 , 写得再好也出不来 , 所以必须要寻求变化 。 ”
北京北海公园里边有座古时的房子 , 所有的墙上都是碑 , 叫阅古楼 , 里面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 。 李铎知道这个地方后 , 背着一壶水 , 买了一包饼干 , 就进去了 。 李铎立即被墙上的碑帖吸引 , 边看边描 。 到下午五点来钟吧 , 公园要关门了 , 门口有一个工作人员喊了一嗓子:里边有人没有?李铎才反应过来 , 四围的人都走了 。 亏得她声音大 , 不然李铎就要被关一宿 。
李铎摆脱郭沫若体大概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 。 在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有一个坎 。 要离开郭沫若体去另外一种途径 , 用什么方法来改造 , 他很苦恼 , 当时想的就是用魏隶来改造 。
开始他硬性地掺和 , 魏碑、隶书硬掺到自己的东西里面去 , 他自己都觉得很难看 。 一些朋友劝他 , 说老李你别改了 , 你写郭沫若体就得了 。 他不为所动 , 毅然决然地走另一条路 。
李铎买了很多帖 。 看见谁写东西好 , 总要认真揣摩 , 报纸上看见好的 , 就用心去琢磨 。 他不仅向前人学习 , 向高人学习 , 甚至向比他年轻许多的同道学习 。
凤凰涅槃 , 浴火重生 , 李铎书体横空出世 。
随心所欲 , 恣意汪洋
1982年4月 , 李铎偕夫人荣归故里 , 一个叫朱汉卿的县长闻讯赶到株洲截他 , 朱县长拿来杜甫的诗《次空灵岸》 , 请他写一幅大字 , 他们准备将其雕刻在空灵岸上 。 空灵岸就是湘江边上的一个很高的悬崖 , 有十几米高 , 三十多米长 , 顶上盖了一个大庙 , 有千年历史了 。
最是故乡情难却 。 李铎说我来写一张六尺整张的 , 你们拿去放大 。
那天书前 , 铎老喝了点家乡的老酒 , 心无旁骛 , 心无杂念 , 有的只是对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家乡人民的报答之意 。 其时 , 只见李铎一笔在手 , 激情难捺 , 脑子里边没有一点郭沫若的影子 , 也没有其他固定文本的影子 , 写什么样就什么样 , 随心所欲 , 恣意汪洋 , 挥洒自如 , 一气呵成 。
围观者掌声如潮 , 书写者心满意足 。 后来 , 由杜甫作、李铎书 , 高6.4米 , 宽21.8米的《次空灵岸》巨作 , 赫然屹立于空灵岸悬崖之上 , 巨作脚下是滔滔湘江 , 成为当地一景 , 成为游人参观游览必经之处 。
1990年代 , 中南海请李铎写一张大字 。 有关同志事先给李铎打电话 , 要他到中南海现场书写 , 内容是一首毛主席的诗 。 李铎到中南海一看 , 那个纸很大 , 偌大的一张桌子上都铺满了;那首诗字很多 , 有100多个 。 李铎个子小 , 胳膊没那么长 , 坐下来写不行 , 站起来够不到写第一个字的地方 。 李铎事先对几位战士讲解一番 , 我该怎么写 , 你们该怎么拉纸 , 你们找我不行 , 我来找你们;再准备两个大碗 , 一个装墨 , 一个盛水 , 而且那个墨碗水碗得离纸远点 , 别一不小心泼到纸上面去了 。 接着 , 他让几个战士往下拽纸 , 写第一个字 , 写完往上一拽 , 再写一个字 , 然后再往右一拽 , 写一个字 , 瞄一瞄线路 , 再写一个字 。 有点像丁俊晖打台球 , 看准了线路才能下手 。
中南海的这幅字是李铎写过的最大的一幅字 , 中办的同志非常满意 , 他自己也感觉不错 。
李铎在韶山留下的墨宝也值得一提 。 那是他头一回去韶山 。 他一边参观 , 一边琢磨 , “韶光永灿”四个字就在脑子里形成了 。 进到毛主席幼时看书学习的地方 , 客厅里摆着一张桌子 , 一把椅子 。 韶山的老乡说:“湖南的书法家回来拜见毛主席故居了 , 好啊 , 你现在坐在毛主席坐过的椅子、桌子上 , 能不能动动笔啊?”李铎说:“好啊 , 很荣幸啊!”
【书法|一生只为书法活】这时 , 他们去铺纸 , 纸大桌子小 。 李铎跟他们布置 , 帮忙的人应该怎么协调 , 怎么配合 , 然后他拿起大笔 , 略作思考 , 巧妙下笔 , “韶光永灿”四个大字跃然纸上 。
现在 , 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军委办公大楼 , 几乎所有重要场所 , 都悬挂着李铎的令人瞩目的作品;大漠边关、高山哨所、海防一线 , 更有他留下的饱含激情的墨迹 。 他的大作还漂洋过海 , 成为国家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 。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人称李铎为大师 , 他从那时就反对 , 一直反对 , 他说他绝对不要这个大师称号 , 一辈子不要 。
2011年8月16日至28日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我爱我的祖国———李铎诗词书法展”在北京隆重举办 。 展览展出书法作品82幅 , 多为巨幅力作 , 书体多变 , 风格迥异 , 形式多样 , 格调高雅 , 成为书坛一大盛事 。
从2015年至2018年 , 李铎先生分三次将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和个人收藏品共10109件套全部捐献给军事博物馆 。 李铎认为唯有如此才能物尽其用 , 才算叶落归根 。
在此 , 我套改孙家正同志的一句话 , 作为此文的结尾:
90载人生历程 , 80载翰墨春秋 , 70载军旅岁月 , 李铎只为书法艺术而活 。
文/乔林生
推荐阅读
- 恒星|NASA官方作品丨看过恒星的一生,你才能认识宇宙真正的美
- 镜子|晨会故事-用一生时间磨一面镜子
- 俗语|农村俗语“勾头女子挺胸汉,一生富贵半生闲”,啥意思?在理吗?
- 月球|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只为带回一杯月球土壤,“登月挖土”有多难?
- 情绪|易经:情绪稳定,思想笃定的人,一生会越来越顺
- 翻山越岭只为这道蛋挞
- 翻山越岭只为这道女神节杯子蛋糕
- 血栓|血栓危害大!记住这个字,保你一生无栓~
- 鸳鸯|一生只有一个配偶的动物,如果一方死亡了,另一方会怎么办?
- 不管铁锅多锈多旧,倒些它们泡一泡,几分钟变新锅,学会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