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书法|凭什么你看不懂的书法都是丑书?( 二 )



讲起丑书 , 接着会想起的是刘熙载 , 他在《艺概·书概》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 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 书法艺术上的丑有着语言难以尽述的内涵 。 在这句话之前 , 他说:“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 , 继由工求不工 , 不工者 , 工之极也 。 《庄子·山木篇》曰:“‘既雕且琢 , 复归于朴’ , 善夫!”两者的意思是连贯的 , “不工”就是丑的具体内容 。
怎样学书法|凭什么你看不懂的书法都是丑书?
文章图片
刘熙载书法作品
刘熙载将学书过程最后落实在“工求不工” , 这与传统观念正好相反 , 唐孙过庭《书谱》说:“初学分布 , 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 务追险绝;既能险绝 , 复归平正” 。 “平正”与“不工” , 究竟哪个是学书的最高境界?我觉得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 就个人来说 , 始终是在正与不正的两极中S形前进的 , 就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 , 一种字体书风的成熟 , 意味着从不正到正;它的衰变 , 意味着从正到不正 , 新旧字体书风的不断更替 , 也就是正与不正的轮番变换 。 不正的字体书风反映了各种探索和追求 , 正的字体书风反映了一种形式的完美和极致 。
千百年来 , 字体书风处在变革时代 , 偏重于不正 , 处在成熟时代 , 偏重于正 。 孙过庭身处贞观之治的唐代 , 楷法盛行 , 以“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为审美标准 , 因此着眼于“复归平正”;而刘熙载处在危运厄时的清末 , 碑学兴起 , 以“丑到极点便是美到极点”为审美标准 , 因此落脚于“继由工求不工” 。 学书最高境界的不同反映了他俩所处时代的书法风貌和审美标准的不同 。 刘熙载的时代帖学式微 , 碑学大播 , “三尺之童 , 十室之社 , 莫不口北碑 , 写魏体”书法家已开始将取法的眼光从名家法书和经典作品转移到六朝的碑版墓志和造像题记 。 这些作品的形式是粗糙的 , 不完美的 , 然而表现是大胆的、奇肆的、真率的、稚拙的 , 充满真情实感和奇思妙想 , 能启动书法家的创作灵感 , 去创造新的风格形式 。 在这种形势下 , 刘熙载提出丑书的审美观念和“不工”的形式标准 , 并在《书概》中极力推介碑版书法:“余谓北碑固长短互见 , 不容相掩 , 然所长已不可胜学矣” , 其作用显而易见 , 是在为碑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
怎样学书法|凭什么你看不懂的书法都是丑书?
文章图片
康有为书法作品
孙过庭的审美标准和学书至境是精致典雅 , 属于帖学的 , 唐以后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 , 刘熙载的审美标准和学书至境是粗犷奇 , 属于碑学的 , 对碑学发展影响极大 。 不久以后 , 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 。 认为北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 , 二曰气象浑穆 , 三曰笔法跳跃 , 四曰点画峻厚 , 五曰意态奇逸 , 六曰精神飞动 , 七曰兴趣酣足 , 八曰骨法洞达 , 九曰结构豪放 , 十曰血肉丰美 , ”并认为“魏碑无不佳者 , 虽穷乡儿女造像 , 而骨血峻岩 , 拙厚中皆有异态 , 构字亦紧密非常……譬如江汉游女之风诗 , 汉魏儿童之谣谚 , 自能蕴蓄古雅 , 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 , 这些论述的精神实质与刘熙载的理论一脉相承 , 只不过将丑书的审美对象和形式标准更加具体化了 。

最近二十年 , 书法艺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下 , 狂飙突进 , 涌现出一大批创新作品 , 它们为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感情 , 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审美习惯和表现形式 , 因而也被视为“丑书“ 。 然而 , 它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与前面两个阶段是不同的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书法 , 其功能在改变 , 以前偏重于修身 , 注重书写内容 , 现在偏重审美 , 强调视觉效果 。 其生存空间也在发生变化 , 首先 , 以前流行的直幅或横披现在必须截短它们的高度和宽度 , 变成方形或准方形 , 才能进入千家万户 。 以前几十字上百字的形式太琐碎 , 必须更加集中更加强烈 , 才能适应现代住宅讲究整体性和大效果的布置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