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刘联盟(5)隆中对策》
隆中对为刘备设定了一项基本战略 , 即“柿子拣软的捏” 。 哪一个柿子该捏 , 哪一个柿子不该捏 , 并不取决于柿子好坏 。 按照隆中对逻辑 , 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同为“帝室之胄” , 但是刘表“不能守” , 刘璋“昏弱” , 刘表和刘璋因而成了当之无愧的“软柿子” 。 “不能守” , “昏弱” , 仅表示政治上较弱和治理能力较差 , 并不等同于“人坏” 。 “人坏” , 未必成为隆中对设定的打击目标 , 因为“坏人”可能是“硬柿子”;“人好” , 也有可能成为隆中对锁定的“软柿子” , 因为“好人”有可能同时是“软柿子” 。 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话 , 与一贯被视为江湖圭臬的仁义道德背道而驰 , 刘备不得不“屏人曰” 。 刘备做贼 , 也是心虚的 。 “柿子拣软的捏” , 可以解释为弱肉强食 , 本质上属于欺软怕硬 。 刘备害怕自己被抹上欺软怕硬的色彩 , 便以“屏人曰”的方式进行隆中对话 。 弱肉强食是一个社会现实 , 但不是一项被公开宣传的江湖道德 。 在道德上 , 要说“柿子拣硬的捏” , 就社会实践而言 , 要强调“柿子拣软的捏” 。 人性的恶 , 在隆中渗漏不已 。隆中对也包含少数套话 , 例如诸葛亮当面称赞刘备“信义著于四海 , 总揽英雄 , 思贤若渴” 。 这些套话 , 可以用在刘备头上 , 也可以用在董卓、李傕、曹操、孙权、袁绍、袁术以及十常侍头上 , 甚至还可以用在胡赤儿的头上 。 只要存在一个媚上的高手 , 这些话几乎适用于一切人 。 事实上 , 刘备“总揽”的英雄 , 一个是张飞 , 一个是关羽 , 加起来才两个 。 相比之下 , 仅江东孙权总揽的英雄 , 就已远超刘备 。 诸葛亮对刘备说 , “自董卓以来 , 豪杰并起 ,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这些英雄 , 刘备一个也没有“总揽”到手 。 张飞、关羽称得上英雄 , 但不是跨州连郡的英雄 , 何况刘备迄今未抢到一州一郡 , 也不属于什么跨州连郡的英雄 。诸葛亮将“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视为刘备的终极目标 , 但是 , “霸业可成”与“汉室可兴”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命题 。 霸业越发达 , 汉室越式微 , 霸业和帝业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反比例关系 , 这个道理很容易想明白 , 这和权力的总量是定值有关 。 霸业 , 地方割据势力的标志;霸业兴 , 势必动摇集权并且致使帝业空虚 。 在一个霸主遍地走的环境里 , 帝王如何行使他的权力?霸主遍地 , 意味着权力严重分散 。 诸葛亮的潜台词其实是要求刘备先抢地盘 , 后抢天下 , 从霸主一步一步走向帝位 。 隆中对从一开始就否定了由刘备“辅佐汉室”这样一个目标 。 诸葛亮具体地向刘备解释 , 江东的孙权“国险而民附” , 是一个硬柿子 , “不可图也” , 曹操“拥百万之众” , 更是一个硬柿子 , “诚不可与争锋” 。 孙权和曹操虽然是坏人 , 但是因为“柿子硬”所以捏不得 , “不可图” 。 刘表、刘璋虽贵为汉室宗亲 , 但因为“柿子软”所以可以将其捏扁 。 三国时代 , 是一个“没有法律也不讲道德”的时代 , 和“春秋无义战”相比毫无二致 。 刘备抢了刘璋的地盘后对刘璋说:“非我不行仁义 , 奈势不得已也” 。 形势不允许行仁义 , 所以不行仁义 。 但迫于形势而不行仁义 , 应视同行了仁义干了好事 。 刘璋听了刘备的这番宣传 , 不知作何感想 。
推荐阅读
- 刘备入川时,为什么只带庞统随军而留诸葛亮镇守荆州
- 为什么百姓都愿意跟着刘备?看看曹魏统治下百姓
- 庞统之死内情凤雏是孙权间谍?刘备入蜀阴谋与阳谋
- 孙尚香被骗回东吴后,为什么不再返回到刘备身边了?
- 刘备是如何借到荆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