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蓝天野领军出演 四代同台演透人艺之《家》( 二 )

  在经典中“寻找自己”

  在此次的舞台呈现中 , 不仅演员的表演更细腻 , 一些大场面的戏也有明显变化 。 演员调度、舞台样式的调整也代表了一种新的诠释 , 让观众更有想象的空间 。 如果说 , 九年前的版本 , 更着力于中国封建大家庭在历史巨变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和风雨沧桑 , 以及那股势不可挡的摧枯拉朽的力量;九年后的这一版 , 经过时间的沉淀 , 演员们则以更为沉稳成熟的表演 , 为舞台奉献出具有“契诃夫味道”的对生活、对情感、对人性、对命运的更深层次理解与诠释 , 带着一种诗化的自然和动人之美 。

  时隔九年 , 由谭韶远、方义设计的《家》的舞美灯光依旧令人震撼 。 气势恢宏的三进深宅大院 , 高大厚实的影壁与亭台楼阁 , 其布景的高度深度、复杂庞大与精致程度 , 不仅在一向讲究舞美的北京人艺历史上堪称之最 , 就是国内戏剧舞台也极为少见 。 而无论是鸣凤投湖自尽时的荷塘池水 , 还是最后满台飞扬的漫天风雪 , 写实景致与写意灯光处理的巧妙结合 , 更是带给人们充满唯美享受和想象空间的诗意审美意境 。

  “经典能让我们去发现自己 , 曹禺就在那儿 , 你去找自己 。 ”导演李六乙表示 , 九年之后 , 《家》再次排演不是一种重复 , 而是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 “回到诗情诗意 , 回到人的精神意识 。 我们的《家》应该是美的 , 真的 。 表演应当实现一点飞跃 。 ”

  戏迷观众以演出前迅速售罄、一票难求的火爆票房和演出谢幕时热烈的掌声喝彩 , 给了这一版《家》充分的认可与厚爱 。

  本报采访人员 王润 李春光摄

  马上就访

  看了李六乙导演的《家》 , 特别喜欢 。 看似并不用力 , 却将那个时代的家与国的坍塌的厚重感表现了出来 。 尤其喜欢第二幕的道别那场戏 , 觉新、梅和瑞珏几度在舞台上交错又聚拢 , 最后还是错开 , 把爱的关系(尘世与升华)刻画透了 , 其中留白的处理十分巧妙 , 李导用一种简繁得当的手法融汇他的诗意美学 , 而这幕戏在形式上也取得了中国古典的韵味;另外 , 特别想赞赏的是最后一幕雪景中的悲剧如咏叹调一般回旋 , 又始终处在克制的张力中 。 这版《家》的可取之处 , 是用宏大的背景来发展戏剧冲突 , 浑然之中令人不陷入一个狭小的“家” , 李导看来更想把它放在一个宿命的纬度里处理 。 舞美和灯光都非常好 , 93岁的蓝天野老师饰演冯乐山 , 令人肃然起敬 。

  ——文化评论人孙孟晋

【编辑:苏亦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