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子商情|半导体行业并购的“水”究竟有多深?
半导体行业的并购究竟有多“壕”?相信大家都对近期英伟达拟以400亿美元并购Arm的消息津津乐道 , 但这都不如前几年高通、恩智浦、博通之间的“博弈”来得震撼 。 2016年10月 , 高通宣布拟以超过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恩智浦;2017年11月 , 博通宣布拟以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高通 。 虽然如今三者谁都没能吞并谁 , 但是当时高通、博通给出的价格 , 在业界的确引爆了不小的热度 。
文章图片
据统计 , 半导体行业并购的成功率一般为20%-30% , 这也意味着大多数并购意向最终不会如愿 。 此外 , 即使并购顺利完成 , 也不一定是成功的并购 。 究竟怎样的并购才是成功的并购?它需要考虑到双方企业的文化、业务融合等多种因素 , 最终的判断标准是能否实现良好的盈利 。 在过去几十年里 , 半导体行业的并购事件层出不穷 , 其中哪些并购是成功的 , 哪些并购是失败的?
半导体业内并购频发
在半导体领域 , 由于一些新技术的逐渐落地 , 一些新兴应用也开始受到关注 。 比如 , 边缘计算、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等应用的兴起 , 进一步推动了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整合 。
随着全球数据量快速增长 , 大家对图像/视频应用的需求增加 , 也对远程处理数据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其解决方案是 , 在更靠近数据源的地方做更多的处理 , 这引发了一场针对边缘计算的争夺战 。
边缘计算是在设备上而非云上来运行人工智能 。 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该类汽车行驶时的反应速度要求在几毫秒内 , 不能依靠汽车与云端AI系统通信来获得响应 , 需要汽车自身的处理器来立即做出决定 。 以英伟达、英特尔、华为、高通等为主的芯片厂家已经入局边缘计算 。
除此之外 , 机器人和航空电子设备等的安全关键系统 , 对先进半导体的依赖越来越大 。 以上设备的使用年限一般为10年或者更久 , 这意味着相应的芯片的寿命也要求更久 。 这对半导体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 他们需要构建更新的供应链体系 , 搭建全新的基础设施 。
无论是哪个行业 , 位列前茅的巨头公司一般在新领域的反应速度更快 。 当一个巨头公司在新领域扩张得太快 , 但又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时 , 它们往往会选择通过并购规模稍小的公司来获取新技能 。 比如 , 在自动驾驶汽车行业 , 英特尔收购Mobileye , 并把后者并入自己的自动驾驶事业部 。 这起并购使得英特尔建构起“CPU+FPGA+EyeQ+5G”基本完整的自动驾驶整体硬件解决方案 。
通过并购来填补技术空白
买方公司的这种举措 , 符合消除竞争或获得更多专业人才的目的 。 假设开发一种产品需要3-4年时间 , 另外还需花费3-4年让整个市场成熟起来 。 实际上 , 在某些领域 , 产品开发和市场成熟所耗费的时间 , 甚至超过了10年 。 相比之下 , 资产雄厚的大公司通过并购具备技术实力的小公司(规模相对较小) , 要比自己从零开始慢慢开发技术更高效 , 其风险也会更小 。
这种并购目的在半导体行业十分常见 。 无论是最近的英伟达收购Arm、ADI收购美信 , 还是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却以失败告终的高通收购恩智浦 , 它们的重要目标都有增强相关技术实力 。 英伟收购Arm被业内解读为 , 是前者加大边缘计算投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功耗是边缘计算设备的关键指标之一 , 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有低功耗、高能效比的优势 , 十分适合边缘计算的应用 。 所以英伟达此举足以彰显其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野心 。
虽然大公司会非常注重内部研发工作 , 也乐于为其投入大量资金 , 但是收购一家已经拥有新技术的公司要快得多 。 这为买方公司迅速地解决了寻找全球紧缺人才的问题 , 也解决了重新建立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的问题 。
成功的并购是1+1>2
推荐阅读
- 华为荣耀|荣耀新机曝光,5000mAh电池,芯片或将由中芯国际代工
- 电子商务|利用“信息差”赚钱,在这个时代依然是一门好生意
- 消费电子|刚预售就卖断货 奸商黄牛最高竟涨价近 8 倍,PS5
- 电子商务|“电商大战”JDG彻底输了,SN老板发话:爽!双十一给大家一个亿
- 幸福一箩筐|我还是上岸了!,攀比与执念-沉浸在电子产品的苦海中
- 仰望天空下的云|for Mac(电子邮箱),BlueMail
- dcep|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死亡通知?
- 电子商务|又一电商平台“倒下”,淘宝是第一大股东,今负债23亿走向破产
- 华为|断供后首款麒麟新机发布,中芯国际代工,1399起!
- 科技圈|3D 打印塑料控制电子设备,还能监测用量和自动购物,无需电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