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英|关键少数股东与第一大股东联合“逼宫”!监事会全票通过,这家公司宫斗悬念即将揭晓...
在被董事会拒之门外后 , 皖通科技(002331)关键少数股东易增辉、第一大股东南方银谷的联合“逼宫”行动 , 终于在监事会层面拿到了“通行证” 。
10月15日 , 皖通科技监事会全票审议通过易增辉及南方银谷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李臻、王辉、廖凯、甄峰等4名董事的议案 , 并于当日发出股东大会通知 , 将会期锁定在11月20日 。 届时 , 易增辉、南方银谷联盟将与世纪金源系进行真金白银的较量 。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夺权 , 只是想构建合理结构的董事会 , 让经营管理者和资本方都能够参与进来 , 互相监督 。 我认为目前的董事会是资本方‘一方为霸’ , 肯定不行 。 ”易增辉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 , “目前相关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 , 首先第一步是能够成功罢免董事 , 至于后续补位的董事人选 , 我们还没有敲定 。 ”
值得关注的是 , 易增辉虽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层面不断进击 , 但却在子公司赛英科技遇夺权危机 。 目前 , 易增辉已被上市公司免去赛英科技董事、董事长职务 。 皖通科技表示 , 因经营管理团队拒绝移交子公司管理权 , 赛英科技可能失去控制 。
不过 , 对于失控的认定 , 易增辉并不认可 。 “我并不认为赛英科技已经失控 。 针对上述情况 , 我们已经联合其他子公司 , 向证监局发了联名信 , 证监局也已经收到了 , 后续可能还会去当面汇报相关事项 。 ”
监事会同意召集临时股东大会
易增辉、南方银谷本轮“逼宫行动”开始于9月26日 , 二者在向董事会提议召集临时股东大会罢免4名董事未果后 , 转而投向监事会 , 并于10月15日成功获得召开股东大会的“通行证” 。
【赛英|关键少数股东与第一大股东联合“逼宫”!监事会全票通过,这家公司宫斗悬念即将揭晓...】根据本次监事会表决结果 , 3位监事会一致同意发布股东大会通知 , 会期定于11月20日 。
提案内容显示 , 易增辉及南方银谷提议罢免的4位董事分别为李臻、王辉、廖凯、甄峰 , 均为非独立董事 。 其中 , 李臻现任皖通科技董事长 , 在此前的股权之争中与南方银谷多次短兵相接 , 被外界质疑与世纪金源有关联关系;王辉与李臻曾被股东福建广聚、梁山等人提名为董事 , 二者来自同一阵营;廖凯、甄峰前期均为南方银谷董事 , 但于今年3月与南方银谷实控人周发展反目 , 目前不再被视为南方银谷股东代表 。
“我们并不是为了夺权 , 而是让董事会的结构更合理 。 ”易增辉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 , “我认为目前的董事会是资本方‘一方为霸’ , 肯定不行 。 ”对于后续建议补选的董事名单 , 易增辉表示目前还未确定 , 不过他表示 , 希望6名非独立董事中 , 至少有3名来自经营管理团队 。
值得一提的是 , 本次监事会同意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 更偏向于形式审查 , 并未对罢免董事的提案内容发表任何意见 。 监事会表示 , 仅对易增辉及南方银谷的提案人资格、提案程序等进行形式审查 , 不对提案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与此同时 , 监事会也不忘表明中立态度:提案内容的合法合规性及后续产生的影响等由股东自行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 , 监事会不予评价 。
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关注到 , 罢免董事议案属于普通议案 , 在股东大会表决时 , 票数过半即可通过 。 目前虽不清楚各方股东的详细实力和表决意向 , 但从前次股东大会投票结果可以窥探一二 。
回溯9月16日 , 以易增辉、南方银谷、王晟等为代表的股东一致投出反对票 , 导致世纪金源系董事候选人陈翔炜落选 。 投票结果显示 , 同意票为110762870股 , 占公司总股本的26.9%;反对票为132332513股 , 占总股本的32.1% , 二者相差5.2% 。 一位长期关注皖通科技股权之争的业内人士表示 , 前次股东大会包含关键议案 , 各方股东在投票时大概率会动用全部力量 , 如果这段时间各方均未作大额增持 , 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的表决结果应该和上次出入不大 。
推荐阅读
- 亮少数码|iPhone12屏幕维修费用上涨,网友直呼:换不起
- 量子科技,爆发!有项关键技术中国已领先世界
- 大降|共同药业闯关IPO关键期净利大降六成
- 婆婆|化险为夷!90岁独居婆婆家中倒地20分钟,关键时刻,他们出手了....
- 游人馆|炉石传说:又强又好玩的卡组来了,提前下场的大哥是关键
- LOL嘴强老司机|老骥伏枥!卡萨六进世界赛首次闯入四强!从决胜局拉哥到关键先生
- 部落|部落冲突快钱不值得吗关键是没有这些,部落首领会忽视你
- 游人馆|提前下场的大哥是关键,炉石传说:又强又好玩的卡组来了
- 歼-20|又一国看上国产战机,关键部位采用歼-20技术,一口气要采购40架
- 新华网|多个指标由负转正!关键数据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