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俄罗斯|“冻结的火药桶”纳卡再起战火,亚美尼亚总理称“做好了牺牲准备”( 二 )


虽然亚美尼亚政府不承认 , 但阿塞拜疆方面多次发布视频显示 , 阿军夺取了纳卡地区东北部和南部的多个居民点 , 在相关村落升起了阿塞拜疆国旗 。 不过 , 阿军尚未突破纳卡地区主要城镇 。
多家国际媒体的视频画面显示 , 有土耳其军队官兵出现在纳卡战争阿塞拜疆一方 , 但阿塞拜疆政府否认存在亚方指责的土耳其军队及其他国家“恐怖分子”参与战争的情况 。 对于是否有“国际人员”在纳卡地区为亚美尼亚而战 , 泽勒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进行了否认 , 称除纳卡本地防卫军之外 , “都是亚美尼亚籍志愿者 , 各年龄段都有 , 主要是结束服兵役的人员 。 ” 
一位不便具名的军事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 , 阿军战斗力和装备明显强于亚美尼亚军队 , 但纳卡地区是山区 , 而阿军是进攻方 , “至少需要强于守方四倍的军力才能确保胜局” 。 上一次纳卡战争 , 有优势兵力的阿塞拜疆未能夺取这片土地 , 攻守双方战损比高达5:1 。
陷入僵持的战局逐渐向更残忍的方向发展 , 平民伤亡也越来越多 。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 , 10月4日起 , 纳卡地区首府、亚美尼亚控制下的斯捷潘纳克特市民用设施遭到阿塞拜疆军队炮击 , 全城电力中断 , 上百名平民伤亡 。 另一边 , 阿塞拜疆第二大城市、靠近冲突地区的甘贾也遭到亚美尼亚军队无差别攻击 , 平民伤亡超过百人 。
18岁的海伦是土生土长的纳卡地区亚美尼亚人 , 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 她所在的村镇在一天之内就有7人在炮击中丧生 。 她22岁的哥哥也被征入伍 , 如今生死不明 。
因为自己所在的村镇长期是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混住 , 所以他们的亚美尼亚语方言吸收了很多阿塞拜疆语元素 , 文化、习俗上也相互受影响 。 海伦到首都埃里温读书后 , 一些不友好的本地学生因她的方言喊她“阿塞拜疆人” 。
1923年 , 苏联进行了区划调整 , 纳卡地区从亚美尼亚划入另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 。 美国石山学院教授奥尼安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 当时的划界是一种典型的“为了统治便利而分而治之” 。 但那时 , 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可以随意来往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 , 而占当地总人口20%以上的阿塞拜疆人也和亚美尼亚人和睦相处 。
苏联解体后 , 纳卡地区冲突再起 。 对于解体后各民族的自决权 ,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产生分歧 。 前者认为纳卡地区居民有权自决归属 , 后者则认为亚美尼亚人已经有了一个民族国家 , 不能二次自决 。 1992年 , 双方在纳卡土地上爆发全面战争 , 超过十万人伤亡 , 4万多名纳卡本地的阿塞拜疆居民逃亡 , 只留下亚美尼亚人 。
1994年 , 在双方几乎耗尽战斗力后 ,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介入调停 。 由美国、法国、俄罗斯牵头的和平机制在明斯克建立 , 监督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维持纳卡地区现状 。 此后 , 伤亡上百人的边境冲突不断发生 , 但亚阿一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
 “如果外交有用 , 战争就不会发生”
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政府这一轮相互指责的舆论战中 , 奥尼安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细节:法新社等媒体都报道了阿塞拜疆军队炮击亚美尼亚“本土目标”的消息 , 但亚美尼亚政府却不承认受到此类攻击 。
亚美尼亚和俄罗斯同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 , 如果一国遭到攻击时 , 另一国有义务介入武装冲突 。 但因纳卡地区不属于俄罗斯承认的亚美尼亚领土 , 因此如果亚美尼亚和俄罗斯都坚持冲突只发生在亚美尼亚国境线外 , 俄罗斯就无需对亚美尼亚进行军事援助 。
对俄罗斯的态度 , 阿塞拜疆方面感到满意 。 阿塞拜疆大使在纳卡战事爆发后表示 , 阿方“非常信任俄罗斯 , 因为在调解冲突的过程中 , 俄罗斯始终坚持公正立场保持中立” 。
“显然 , 双方都得到了莫斯科的消息:当前俄罗斯并不想深度介入纳卡地区的冲突 。 ”奥尼安分析认为 , 对于俄罗斯来说 , 他们是在等待一个“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 , 一次性实现双方停战、回到和平进程 , 以体现自己对外高加索“后花园”的掌控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