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张祖庆:有多少教案是无用的?!(深度)( 二 )


张祖庆|张祖庆:有多少教案是无用的?!(深度)
文章图片

04
再来说说公开课备课吧 。
上了不少公开课 , 也听过不少公开课 。 有些老师问我 , 张老师 , 你把教案传给我 , 学习一下 。 我说 , 我没教案 。 人家不信 , 以为我藏着掖着 。
哈 , 最近两三年 , 我的大部分公开课 , 还真没有教案 。
没有教案 , 不表示我没备课 。 我备在心里 , 备在PPT上 。
为什么不写教案?故意不写!
什么?公开课不写教案?
是的!这几年 , 我一直这样的 。
为什么公开课故意不写教案?
且听我说来 。
我常常收到一些老师发给我的教案——有的甚至是已经成名的老师 。 大部分的教案备得都很详细 , 一课时的教案多达五六千字 。 老师问什么问题 , 学生答对了怎么引导;学生答错了 , 老师怎么引导 。 有的还预设了三四种不同的回答——当然 , 老师的评价语也有三四套 。
累啊!
读这样的教案 , 我常常有一种读剧本的错觉 。
课堂 , 不是剧场;学生 , 不是演员 。 预设得细致一些没错 。 但是 , 学生的回答 , 岂是你可以预先写出来的?你的回应 , 岂可做到滴水不漏!
再说 , 写在教案上的语言 , 是什么?书面语言!
课堂上的语言是什么?口头语言!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听有些课 , 觉得老师在背教案?因为他把教案中的书面语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 。 语言固然优美 , 句式固然齐整 , 但 , 这样的课 , 听着累 , 学生也往往云里雾里 。 这不是交流 , 而是在卖弄才情!
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薛法根等老师的课 , 为什么会给你如沐春风的感觉?因为 , 他们都是用很朴实的口语 , 在和学生交谈 , 而不是用矫揉造作的书面语在给学生朗诵 。
上个月 , 我和薛法根老师同台上课 。 他的《匆匆》一课的教案 , 多少字?不超过300字 。 我相信 , 如果不是组委会印资料需要 , 也许 , 他也不会写 。
没有写教案 , 不是不备课 。
备课的力气花在哪里?细读文本 , 寻找这篇文章和别的文章不同之处 , 思考教学的目的 , 安排教学板块 。 脑子里 , 想好几个环节 , 想好几个主问题 。 至于教学语言 , 随机生成 。
这样 , 你的脑子里 , 便没有了教案的束缚 。
你不用刻意去关注 , 学生的回答用哪句妙语去评价;
你不用刻意去经营 , 哪个环节的过渡语该怎么出彩;
你不用刻意去追求 , 哪个教学节点该博得老师掌声 。
你不会在乎这些 , 因为 , 你知道自己为学生上课 。
把教案写短一点 , 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自由一点 , 潇洒一点 。
把教案写长了 , 课就短了;把教案写短了 , 课就长了 。
张祖庆|张祖庆:有多少教案是无用的?!(深度)
文章图片

作者简介:
张祖庆 ,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 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督导室兼职督学 , 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 。 其课堂教学先后获“全国多种风格流派教学观摩”特等奖、“浙江省学习主题建构教学比武”一等奖 , 一贯追求“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的教学境界 。
本文由@知心老师推荐 , 选自“当代教育家” , 版权归原创作者张祖庆所有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张祖庆|张祖庆:有多少教案是无用的?!(深度)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