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交通新规的一小步,以人为本的一大步

:原题为_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交通新规的一小步,以人为本的一大步。
宽阔的马路 , 拥挤的车流 , 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就是大城市的标配 , 也是值得自豪的谈资 。 在某种程度上 , 这的确体现了一座城市的进步与繁华 。 不过 , 当马路越建越宽 , 宽得让人过不去红绿灯;车位越画越多 , 多得让自行车和行人无路可行 。 在这种尴尬面前 , 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一座怎样的城 , 亦或说这座城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建设?
近日 ,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 。 虽然这只是北京的一个地方标准 , 而且要到明年4月才会正式实施 , 但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不仅北京当地的群众纷纷点赞 , 更有其它省份和城市的网友表示:这个标准很“标准” , 这就是我们心中未来的城 。
纵览《标准》全文 , 以人为本解决问题是一大亮点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的博弈 , 在各大城市纷纷上演 , 群众反映强烈 。 有人说 , 这一《标准》的公布 , 终于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画上了句号 。 《标准》强制性规定 , 既有道路不得通过挤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方式拓展机动车道 , 已挤占的应恢复 。 同时规定 , 等红绿灯时 , 绿灯的时长要让行人能够从容过街;缩小交叉口的半径 , 缩短行人过街距离;人行横道两侧应设置自行车过街带 , 人和自行车各行其道 。
在停车方面 , 《标准》规定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枢纽、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等自行车停车需求较大、地面空间不足的 , 首先应取消周边50~100m范围内占路机动车停车泊位 , 用来设置自行车停放区 。 此外 , 《标准》还提出不仅要保证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 还要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空间秩序 。 例如提供舒适的林荫道 , 安排休憩座椅、方便的存车设施、城市家具和附属设施 , 完善自行车交通标志标线 , 优化建筑界面等 。
一系列内容 , 在充分落实步行、自行车优先政策的同时 , 将一些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条款 , 让人可感可知 。 而这些标准的制定 , 也非凭空而来 , 相关部门先后开展了16项居民意愿调查及现场调查 , 充分听取了群众意见和合理需求 。
其实 , 就交通出行而言 , 不论是开车、走路还是骑车 , 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 , 它们本就相辅相成 。 但发展与进步 , 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不可能一蹴而就 。 就北京而言 , 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 让城市建设与治理追着GDP跑成为常态 , 这种发展不平衡 , 让很多难题随着时间沉淀 , 久而久之成为顽疾 , 交通只是其中之一 。 在当下和未来 , 类似的难题还有很多 。 什么时候解人人关注 , 怎么解更考验智慧 。
【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交通新规的一小步,以人为本的一大步】以人民为中心 , 人民才会为你点赞 。 就交通来说 , 从自行车王国到著名的堵城 , 再到如今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 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 , 既反映出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 , 也体现了北京城市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 。 正如总书记所说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难题 , 以人为本解决问题 , 都应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