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假如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结局会怎样?

夷陵之战初期 , 孙权集团节节败退 。 正当刘备集团以为胜券在握之时 , 陆逊临危受命 , 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 , 在夷陵大败刘备 。 那么我们假设一下 , 如果夷陵之战 , 胜利的不是陆逊而是刘备 , 最终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曹丕|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假如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结局会怎样?
文章图片

刘备起兵讨伐孙权之时 , 孙权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 派遣使者称臣于魏国 。 魏文帝曹丕非常高兴 , 准备接受孙权降书 , 可是刘晔却建议曹丕拒绝孙权受降 。 他认为孙权之所以委身臣服魏国 , 是因为夺取荆州以后害怕刘备起兵报复 , 又恐惧大魏乘机也进攻江东 。 现在东吴和蜀汉本来就很弱小还不能同心协力互相攻伐 , 是自取灭亡之道 。 我大魏可以拒绝接受孙权的投降 , 反而联合刘备一起进攻东吴 。 蜀汉进攻荆州之时 , 大魏乘机渡过长江进攻扬州 , 不用一个月 , 东吴就会灭亡 。 吴蜀唇亡齿寒 , 一旦灭亡东吴 , 势蜀汉必然势孤力穷 。 即使让蜀汉得到一半吴地 , 也不能长久存在 , 何况蜀汉只能得到外部大魏得到内部呢?最终 , 曹丕还是拒绝了刘烨的建议 , 选择接受孙权投降 。
"权无故求降 , 必内有急 。 权前袭杀关羽 , 取荆州四郡 , 备怒 , 必大兴师伐之 。 外有强寇 , 众心不安 , 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 , 故委地求降 , 一以却中国之兵 , 二则假中国之援 , 以强其众而疑敌人 。 权善用兵 , 见策知变 , 其计必出于此 。 今天下三分 , 中国十有其八 。 吴、蜀各保一州 , 阻山依水 , 有急相救 , 此小国之利也 。 今还自攻 , 天亡之也 。 宜大兴师 , 径渡江袭其内 。 蜀攻其外 , 我袭其内 , 吴之亡不出旬月矣 。 吴亡则蜀孤 。 若割吴半 , 蜀固不能久存 , 况蜀得其外 , 我得其内乎!"--《三国志》
曹丕|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假如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结局会怎样?
文章图片

当吴蜀夷陵对峙之时 , 曹丕屯兵江北 , 想要坐山观虎斗 。 刘备兵败夷陵以后 , 陆逊预料到曹丕会乘虚而入 , 没有乘胜追击 , 选择回防长江 。 后来果然如同刘烨预料 , 对曹丕阳奉阴违 , 曹丕这才想起进攻孙权 , 可惜为时已晚 。 陆逊已经严阵以待 , 曹丕只得选择退兵 。
而假如夷陵之战胜利的是刘备 , 那么毫无疑问 , 荆南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 , 将划入蜀汉版图 。
当时刘备已经派遣马良去传檄荆南四郡 。 孙权刚刚夺取荆州不久 , 民心未附 。 反观刘备之前在荆州经营多年 , 声望还是很高的 。 刘备伐吴很多荆州人也都起义响应刘备了 。 只要刘备在夷陵打败陆逊 , 处于观望状态下的荆南四郡必定会兵不血刃传檄而定 。 而夷陵一败 , 刘备可以趁势收复江陵(南郡一部分) , 攻取江夏 , 彻底收复除了曹魏占据的襄阳(南郡一部分)、南阳郡以外的荆州 。 几乎达到了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标准 , 国力会比称汉中王时期更为强大 。
曹丕|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假如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结局会怎样?
文章图片

之前已经说了 , 曹丕没有接受刘烨的建议 , 等他想起来要出兵的时候 , 吴蜀已经冰释前嫌 , 共同抗魏 。 曹丕这时候再要出兵已经太迟了 。 所以假设刘备胜利的情况下 , 与历史唯一的区别就是荆州属于蜀汉的了 。 曹丕既然面对打败刘备回防长江的东吴集团无计可施 。 面对打败孙权跨有荆益的孙权集团同样无计可施 。 曹丕如果进攻扬州 , 刘备可以乘机从荆州、益州同时出兵北伐 。 曹操必然被迫回防 , 曹丕如果进攻荆州 , 刘备乘胜之师 , 兵锋正胜呢 , 曹丕占不到什么便宜 。 曹丕如果进攻益州 , 蜀道艰难 , 又有魏延构筑的固若金汤的汉中防线 , 曹丕同样占不到便宜 。 所以与历史上虽有夷陵之战荆州失守的耻辱 , 为了蜀汉大局 , 依然和东吴重新订立盟约的蜀汉一样 , 知道唇亡齿寒道理的东吴虽然很想夺回荆州 , 但面对虎视眈眈的魏国 , 孙权势必也会订立盟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