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郭子仪一生立功无数,平定安史之乱,权倾天下而朝不忌( 二 )

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功高难免震主 , 何况郭子仪手握重兵 , 威名远扬 。
郭子仪之所以能做到"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 一是因为他忠心耿耿 , 每当国家遇到战事 , 便一马当先 , 即便到了七八十岁高龄也是如此;二是因为他谦逊谨慎 , 从不居功自傲 , 无论手握重兵还是身在前线 , 只要皇帝召他回朝 , 从未延迟或推脱;三是因为他宽厚大度 , 即使皇帝对他猜忌打压 , 仍然全力效忠 。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 郭子仪与九位节度使共同讨伐"安史之乱"的叛军 , 由唐肃宗宠信的宦官鱼朝恩统一节制 。
鱼朝恩不懂兵法 , 指挥失当 , 使唐军在这场战役中惨败 , 回朝后却将责任全部推到郭子仪身上 。 唐肃宗信以为真 , 便削弱了郭子仪的兵权 。
后来 , 河东发生叛乱 , 朝中无将 , 唐肃宗只得起用郭子仪 。 郭子仪接到命令后立即整军待发 。 不久 , 唐肃宗病重 , 不见朝臣 , 唯独召见了郭子仪 , 并吩咐说:"河东的战事 , 都依仗爱卿之力了……" 郭子仪痛哭流涕 , 连声应允 。
吐蕃|郭子仪一生立功无数,平定安史之乱,权倾天下而朝不忌
文章图片
唐代宗即位后 , 对功高位重的郭子仪有些心存忌惮 , 加之朝臣挑拨离间 , 便罢免了郭子仪的副元帅之职 , 派他去督造皇陵 。 后来 , 朝廷需要剿灭"安史之乱"残部 , 便召郭子仪回京 , 重新任命他为副元帅 。
郭子仪毫无怨言 , 立即赶赴沙场 。 不久 , 吐蕃叛乱 , 郭子仪接到平叛命令时 , 手中只有20多名骑兵 。 但他仍然立即驱兵赶往长安 , 一路上收集散兵4000余人 , 最终与各路兵马会合 。
郭子仪率兵打败吐蕃后 , 唐代宗不敢回长安 , 决定将洛阳作为国都 。 郭子仪便上疏说:"长安的地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 近来被吐蕃侵犯 , 是因为军队不精 , 政务荒废 。 陛下若忧虑长安遭到掠夺后物资匮乏 , 只要组织重建 , 安抚百姓 , 训练军队 , 不出一个月就会有起色 。 "
唐代宗看到郭子仪的上疏 , 感慨地说:"郭爱卿对国家一片公心 , 功在社稷 , 朕要及早回到长安 。 "唐代宗回京后 , 亲自下车扶起叩拜在地的郭子仪 。 其后 , 唐代宗又赐给郭子仪免死牌 , 并在凌烟阁为郭子仪画像 , 以表彰其功绩 。
唐德宗更是尊郭子仪为"尚父" , 礼敬有加 。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 85岁的郭子仪病逝 , 唐德宗废朝五日 , 悲痛哀悼 , 还亲自为他的遗体送行 。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
郭子仪深受皇帝倚重 , 却不为朝臣所忌 , 这是因为他为人仁厚 , 素来与人为善 。 与郭子仪齐名的将领李光弼曾经对郭子仪心有不服 。
吐蕃|郭子仪一生立功无数,平定安史之乱,权倾天下而朝不忌
文章图片
"安史之乱"爆发后 , 朝廷要选一名将领出任河北节度使 , 郭子仪出于公心推荐了李光弼 。 李光弼以为郭子仪有意让自己去送死 , 便愤愤地说:"我死后 , 请你不要加害我的家人可以吗?"
郭子仪真诚地说:"我推举将军 , 完全是因为将军的才能 。 如今国难当头 , 我怎么会借此报私仇呢?" 李光弼听后万分惭愧 , 便与郭子仪尽释前嫌 。
唐代宗时 , 宦官鱼朝恩处处与郭子仪作对 。 有一次 , 鱼朝恩邀请郭子仪一同出游 , 郭子仪的家人都劝他不要去 , 郭子仪却说:"我是大唐臣子 , 如果他没有得到陛下的命令 , 怎么会加害我?如果他手握陛下的密令 , 我就更不能不去 。 "
于是 , 他没带一兵一卒 , 孤身一人去见鱼朝恩 。 鱼朝恩见到郭子仪惊讶地问:"你怎么就这么来了?"郭子仪便将有关鱼朝恩要加害自己的流言如实相告 , 并说自己不会相信这些 。 鱼朝恩流着泪说:"您如此相信我 , 真不愧为德高望重的长者 。 "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 郭子仪的祖坟被盗 , 朝臣纷纷猜测是何人所为 。 然而 , 郭子仪却主动上表说:"臣常年率兵征战 , 杀戮了很多人的父兄 。 如今臣的祖坟被盗 , 是上天对臣的责罚啊!臣该好好反思自己的罪行 。 "满朝文武听后无不感佩郭子仪的气度和胸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