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骊山烽火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只是为红颜一笑?( 二 )


骊山|骊山烽火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只是为红颜一笑?
文章图片

不过烽火戏诸侯之后的事情 , 大家都很清楚 , 那就是东周初年著名的二王并立 , 并由此产生一个成语:“讳莫如深” 。 当初周幽王死后 , 申侯、鲁侯与许文公拥立原太子宜臼即位 , 是为周平王 , 同时由于周平王负有弑君杀父的恶名 , 不被诸侯认同 , 不少诸侯不朝见平王 , 而在虢公翰也在携地拥立王子姬余为王 , 称携王(或周携王) , 他本人是周幽王的弟弟 , 也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
周携王治政二十一年 , 东土无战事 , 各族和平发展 , 其日益强大的国力却威胁到晋国向东北方向的拓疆发展 。 公元前750年(即周携王二十一年) , 晋文侯为排除拓疆障碍 , 趁周携王姬望巡视北地虢族时 , 以姬望无权继承幽王大统之名袭杀之 , 进而派兵攻打莫国都城 , 鄚阳城由此毁于战火 。
袭杀周携王 , 迎立周平王 , 确立天子正统 , 晋文侯由此获得拥立周平王的投名状 , “晋人焉始启于京师” 。 周平王得知晋文侯袭杀周携王 , 欢喜不已 , 立刻挥笔写下《文侯之命》表彰晋文侯功绩 。 周平王在册命的结尾处肉麻的写道:“族父义和啊!您能够光耀您英明的祖先唐叔……继承和发扬文王和武王的美德 。 您很伟大 , 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您保卫了我 。 像您这样的前辈是值得敬重的 , 我很赞美!”(《尚书·周书·文侯之命》)同时为了彻底抹去周携王的存在 , 周平王极力掩盖历史真相 , 正统史书不记周携王史事 , 世人对周携王莫国之事讳“莫”如深 。
“讳莫如深”这个成语就与周携王的莫国有关 。 且莫字字义也从周携王的莫国开始发生了转变 。 由于这件事非常重大 , 周人史官绝口不提;向来重视史事记述的鲁国史官也绝口不提;讲究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孔子 , 作《春秋》也绝口不提 。 显然 , 周平王对这丑事或曾下过封口令 , 销毁一切历史证据 。 又或者 , 表面讲究仁义道德的中原华夏各国自感理亏 , 自动封口 。 只有僻处南蛮的荆楚史官 , 后期三家分晋而崛起的魏国史官 , 才分别在楚简《系年》及魏史《竹书纪年》中提及 。 因为东周各国对莫国周携王之事避讳而不谈 , 因而就有“讳莫如深”的说法 。 后来《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何也?讳莫如深 , 深则隐 。 苟有所见 , 莫如深也 。 "从此 , “讳莫如深”就被解释为原指事件重大 , 讳而不言 , 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
骊山|骊山烽火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只是为红颜一笑?
文章图片

原来 , 烽火戏诸侯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 周幽王和褒姒之子伯服驱逐了姬宜臼之后 , 又主动进攻了申国 , 由此引发申侯勾结蛮族 , 杀了周幽王与姬伯服 。 此后 , 申侯与诸侯立宜臼为周平王 , 其他诸侯等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周携王 。 而且由于晋文侯偷袭周携王并杀死了他 , 某种意义上开创了西周以来以臣弑君的先例 , 不仅撕裂了诸侯关系 , 而且更让诸侯看清了周室虚弱 , 尤其诸侯可以掌握周王废立 , 由此开始无视周室 , 于是春秋拉开大幕 , 乱世争霸开始 。 由此可见 ,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背后 , 则隐藏着一段血腥残忍的王位争夺往事 , 而褒姒则是替这一切背锅的红颜祸水罢了 。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如需转载 , 请备注来源 。
图文编辑:朱亚洁
审核:马会亮
【骊山|骊山烽火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只是为红颜一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