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令|Waymo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为何令马斯克也酸了
_原题为 Waymo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 为何令马斯克也酸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郑伟彬
近日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宣布 , 将在美国凤凰城地区向公众开放没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 这也是首次有自动驾驶公司向公众开放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
目前 , Waymo仅在凤凰城50平方英里(约为1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为用户提供该服务 , 覆盖凤凰城的Tempe、Chandler和Mesa三个区域 , 服务车型数量大约为300-400辆 。 该服务启用后 , Waymo计划最终将覆盖范围扩大一倍 , 达到100平方英里 。
技术意义更甚于商业价值的服务
Waymo最早于2017年在凤凰城开启配备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 2019年夏季开始 , Waymo也尝试为少数用户在保密协议下提供没有安全操作员的无人驾驶服务 。 现在 , Waymo完全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 显示出其对技术更加自信 。
对于Waymo推出的该服务 , 可能更多的人会在意其商业价值 , 即究竟在未来能否为自动驾驶打造出能够赚钱的商业模式 , 为当前多少有些寒意的自动驾驶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
如果寄希望于此 , 那么Waymo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还是会让人失望 。 因为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 Waymo的这项服务并不能改变其商业上的困境 , 即它仍然无法实现盈利 。
但我们千万不要被过度宣传与进展缓慢的自动驾驶技术所欺骗 , 从而轻易地忽视Waymo推出的这项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在技术层面上真正实现的进步与突破 。 尤其是在Uber公司的无人驾驶测试汽车制造了一起严重车祸之后 , Waymo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 更重要的是继续推进人类对无人驾驶技术的信任 。
换句话说 , 只有技术上的安全性得到保证、人与机器之间建立起信任 , 商业问题才有讨论的空间与可能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因此 , 我们也才会看到 , 为了保证安全 , Waymo还设立了一支远程员工组成的团队 , 通过每辆车摄像头的实时信息 , 为按下需要帮助按钮的乘客提供协助 。
目前 , Waymo的每位安全操作员负责3到4辆汽车 , 而未来随着规模的扩大 , 每位安全操作员可能管理多达12-20辆车 。 如果非要讨论商业价值的话 , 那么这可能是短期内Waymo所需要积极改进的 , 也就是降低其后台支持成本 。
如果Waymo能够保证这种技术上的安全性 , 包括降低安全后台每位安全操作员与监管的车辆比率 , 那么该服务将具备更加大的可行性 , 这也就意味着在其他城市具备了可靠的可复制性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部署到其他城市 , 提高其服务的覆盖范围 。 或许Waymo也就具备了替代诸如Uber或Lyft等公司的服务能力 。
核心价值:无人驾驶技术的可行性
不过 , Waymo的野心显然不会仅仅停留于此 , 尽管Robotaxi的市场的确广阔 。
在美国的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里 , Waymo和马斯克的特斯拉是两家典型的公司 。 虽然走的都是“单车智能”而非“车路协同”的路线 , 但两家公司的技术之争却颇具话题性 。
对于Waymo这次做出的突破性进展 , 马斯克仍不买账 。 尽管马斯克承认Waymo的解决方案令人印象深刻 , 但表示它过于高度专业化 。 相反 , 特斯拉将提供一种更为通用的解决方案(a general solution) 。 同时 , 马斯克还表示 , 特斯拉的“最新(软件)版本能够实现零干预驱动” , 并将在未来几周内推出有限制的beta版本 。
特斯拉和Waymo的技术之争早已是自动驾驶领域人尽皆知的事实 , 而从此次Waymo推出的服务和特斯拉即将推出的新版本软件 , 其实可以看出两者本质上的差别 , 并非仅仅是采用哪些设备、哪种技术更合理、性价比更高等问题 , 而是他们究竟如何看待汽车的变化 。
事实上 , 正如马斯克所强调的 , 新的beta版本是“零干预”的驱动 , 换句话说 , 汽车在马斯克那里仍然是汽车 , 所谓的“自动驾驶”其实是实现汽车的自动导航、行驶 。 而Waymo所力图实现的 , 是无人驾驶技术的真正可行 , 本质上是让汽车不再仅仅是会行进的机器 , 而是一种新的系统设备 。 因此 , Waymo当前的商业定位即明确为“为世界提供Waymo驱动程序” 。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 Waymo继承了谷歌打造安卓系统的思路 , 只是将其从手机转向了汽车 。
Waymo在为未来做充分的技术准备
当然 , 无论是特斯拉的高级自动化驾驶汽车 , 还是Waymo新的“系统设备” , 都需要相对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 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之下 , 特斯拉选择的是根据现有的公路情况来完善电动车 , 而Waymo更像是在为此做充分的技术准备 。 用一个类似的例子 , 就像iPhone虽然诞生于2007年 , 但在2001年就产生的iPod其实就是为它的诞生而在进行充分的技术与用户准备 。
推荐阅读
- 世界观|10,000,000背后的“完全可控”
- 放飞自我|郭京飞和陆毅是同一个岳母,但是丈母娘对两个女婿态度却完全不一样
- 新资讯|郭晶晶真接地气,穿羽绒夹克配星空针织帽,完全没有“阔太”样
- 傅鱼乐|郑爽超级夜表演疑似假唱,嘴型完全对不上,女星顶流沦为混子?
- 疫苗|世卫官员回应辉瑞疫苗消息:不能完全改变病毒威胁
- 阿塞拜疆|普京:俄阿亚三方签署声明 纳卡地区从10日起完全停火
- 英语|百外将新建一所完全高中!办学规模拟初中36个班,高中18个班
- 张敏近照|港星女神张敏直播带货,沉迷“拉皮”脸完全变了
- 太空作战部队|宇宙广袤无边,完全容得下人类共同探索
- 放飞自我|王俊凯易烊千玺为王源庆生,二人配图风格完全不同,千玺P图小细节显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