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上的剪裁师傅:肉眼堪比校准器,30秒量出尺寸


皮尺挂在颈间 , 一手捏着划片 , 而另一手持着剪刀 , 对铺在桌上的面料进行剪裁……对于很多上年纪的上海人来说 , 为自己找个裁缝师傅 , 制作一套贴身西装 , 是一件“扎台型”的事 。
事实上 , 随着时代变迁 , 能手工制出一套“挺括”西装的裁缝师傅如今并不多见 。 而在上海的中心城区 , 南京路步行街的一端 , 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却孕育着一批又一批剪裁师傅 , 他们以“剪裁工巧 , 瞻视端严”的西服手工制作技艺 , 永葆金牌老字号的青春 。
|南京路上的剪裁师傅:肉眼堪比校准器,30秒量出尺寸
本文插图

三年熬出的“一刀不误”
第一次看到张贵明 , 总感觉他天生应当做剪裁这一行:有些精瘦的他 , 始终站立得笔挺 ,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能将人看透 , 他看得最多最准的正是来访者的外貌特征和穿着习惯 。
1983年 , 张贵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便进入培罗蒙 , 师从陆成法、沈宝忠等剪裁名师 , 学习技术 。 “当学徒的时候 , 我们是不能碰刀的 。 ”老张告诉采访人员 , 以前师傅的技艺都是不外传的 , 也不大在人前干活 , 唯有每天早上八点半进店“裁生活” , 等开门了他的事情就都做完了 。 所以 , 他每天八点不到便在店里候着师傅 , 帮衬着 。 “等师傅喝茶闲逛了 , 把他做好的衣服拿起来仔细看 , 一针一线都记到脑子里 。 ”
【|南京路上的剪裁师傅:肉眼堪比校准器,30秒量出尺寸】当时的培罗蒙还是“前店后工场”模式 , 当师傅在后面车间里裁着当天需要制作的面料 , 前面的门市部又有客人拿着面料排着队来定制 , “虽然当时店里要求一天只能收十件衣服 , 但因为每一件都需要剪裁师傅手工制作 , 因此我们在学徒时便要练就一刀不能失误的技术 。 ”
|南京路上的剪裁师傅:肉眼堪比校准器,30秒量出尺寸
本文插图

四道工艺是“独门绝活”
一套衣服 , 从开始的面料到最后的成衣 , 要经历144道制造工序 , 而对于剪裁师傅来说 , “量、算、试、裁”四道手工工艺是他们的“独门绝活” 。 在37年的工作中 , 张贵明练就了一双能够目测人体尺寸的眼睛 , “对我们来说 , 只要客人走进来 , 就能大概知道他的肩、胸、腰、臀、身长、腿长等数值 。 ”
采访中 , 采访人员尝试考验老张一番:当摄影采访人员走进店里时 , 让老张观察一分钟报出他的衣服尺寸 , 他却摆摆手:“不用1分钟 , 30秒就够了 。 摄影师身高一米七左右 , 平日里以M码为主 , 不塌肩 , 有点驼背 , 所以上半身会长一些……”他一边观察着 , 一边报出了摄影采访人员的身材尺寸 , 当采访人员拿上皮尺核对时 , 竟分毫不差 。
“这名摄影师身形还算标准 , 所以一些数据和标准板型差不多 。 ”张贵明谦虚地说道 。 他还曾碰到过一些身材体型较为特殊的客人:“有的是肩宽、胸窄、腹部较大的;也有的是驼背很厉害 , 佝偻着的……碰到这样的客人 , 纯用尺子测量肯定是不行的 , 所以我还会通过目测 , 根据经验判断出他的尺寸数值 。 ”
|南京路上的剪裁师傅:肉眼堪比校准器,30秒量出尺寸
本文插图

用眼校准机器测量
事实上 , 随着培罗蒙前滩创新创意中心投入运营 , 一系列高科技融入培罗蒙这家老字号中 , 快速成衣系统、3D智能测量系统等技术接连问世 , 原来一件72小时制成的衣服 , 最快可缩短至6个小时完成 。
“即便技术发展再快 , 我们剪裁师傅的功力依然不可缺 。 ”老张说 , 机器只分得清人体外显的凹凸 , 而对胳肢窝等隐蔽部位则一筹莫展 , 而他则可以用三十七年练就的“毒辣”眼光进行最后的修身校准 。
这些年来 , 顾客对于高端定制和个性化的需求愈发凸显 , 不断挑战着机器制造的成衣产业 。 对像张贵明这样的剪裁师傅来说 , 手工制衣的技术也越发珍贵 , “当我们顺应市场的时候 , 不能忘记手上的技术 , 这样才能保住品牌的根本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