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花唯一|为什么我国水果产量世界第一,知名品牌却那么少?
导语:中国三万亿的水果市场 , 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地国 , 但不是强国 , 有量无质 。 哪里是中国水果的短板和硬伤?今后水果的营销趋势是什么?最大的机遇在哪里?
中国水果市场可以用“鲜活”和“繁荣”两个词来形容!从线下到线上的融合 , 国内国际链接 , 从北方能吃到南方的热带水果 , 到农村也能吃到进口的稀罕水果……
可是 , 市场上的繁荣并不能说明中国水果产业是健康、完善和强大的 。 中国三万亿的水果市场 , 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地国 , 但不是强国 , 有量无质 。 有人这样评价中国水果行业 , 中国农业是落后的 , 中国水果是中国农业中最落后的 。
中国水果到底差在哪里呢?尤其在进口水果的冲击和对比下 , 无论是品质、标准、品牌、渠道、保鲜、销售等 , 国产与进口相比落差很大 , 没有竞争力 。
哪里是中国水果的短板和硬伤?今后水果的营销趋势是什么?有什么新鲜的营销秘诀吗?
中国水果的短板和硬伤 ,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忽视行业本质 , 生产出来才推销 。
水果营销的核心是六字诀:品种、品质、品牌 , 或者更具体的九字诀:产品力、标准化、品牌力 。
水果的品质和差异化必须从“品种差异化”开始!品种是品牌和品质的源头!
品种差异化 , 还包括品质的稳定性 , 就是给消费者每天的果品是否能做到两个一样 , 即“外观一样”和“口感一样” , 不然就没有办法形成稳定的消费体验 , 品牌好感得不到积累 , 消费者就永远没有品牌忠诚度 , 这不是做品牌 。
可是中国水果行业恰恰不愿意在源头上下大功夫 , 急功近利 , 短视 。 看看新西兰佳沛奇异果 , 当年的绿果 , 就比中国国产的大 , 酸甜适中 , 光洁无毛 , 到后来又推出中国本土没有 , 佳沛自主研发的黄色果肉的“阳光金果”全新品种 。
文章图片
2019年底 , 佳沛公司官方又宣布 , 红肉奇异果正式投入商业种植 , 在亚洲市场抢先上市 。 中国国产是红心 , 新西兰佳沛搞出来的是红肉 , 又是明显的不同 。
这就难怪佳沛奇异果在中国猕猴桃故乡的市场 , 其销售额达到佳沛全球总销售额的20% , 价值近30亿人民币 。
产品的非标准化 , 其实是上一问题的延续 。
水果从生产到市场 , 包括采前优良品种选育、果园管理、采后预冷和贮藏、上市前的商品化处理以及运输和上市销售 , 整个产销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标准 , 但目前要么无标准可依 , 要么标准散乱难以统一 , 要么标准内容过时 , 严重制约了我国水果的品牌化进程 。
水果行业的本质是“基于全产业链运营的鲜度经营” , 鲜度的背后是“好口感和好外观的保持” , 其中要投入巨大的心力和财力 , 不然有一个环节跟不上 , 满盘皆输 , 这就是水果行业的特性和残酷性所在 。
在供应链中 , 水果和蔬菜的损失或浪费高于其他食品 , 在中国这个比例高达20-30% 。 而在发达国家是5%以下 , 成本居高不降 。
其实不只是保鲜链 , 做水果品牌理论上来讲应该做全产业链 , 具体操作时至少要把全产业链打通、掌控 , 并不一定事事自己亲力亲为 。 全产业链是指品种、种植基地、种植管护、农肥、冷库、分拣、运输、线上和线下渠道建设、品牌建设 , 直到终端销售 。
生产端与渠道沟通不畅 , 生产端小、散、乱是普遍现象 , 与相对现代化的商业渠道难以及时有效对接 , 环节多 , 浪费大 , 成本高 , 农民丰收不增收 , 消费者买到的价钱高 。
太多水果行业的从业人士认为品牌形象等于包装设计 , 这种浅层次的理解 , 直接造成的结果是 , 品牌空洞 , 包装流于形式 。
你去水果连锁店或者批发市场 , 花红柳绿的包装应有尽有 , 可是我们却一个都记不住 , 为什么?品牌没有灵魂的注入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 ”品牌也是一样 , 每一个品牌都要有灵魂!魂立则心动 。 没有灵魂的品牌 , 如行尸走肉 , 难以存活于心 。 品牌就是要有血、有肉、有灵魂!
福来咨询提出 , 品牌灵魂是基于消费集体意识洞察 , 是直击消费者的强大心智共鸣和消费动因 , 是决定品牌现实与未来的竞争原力 。
一个品牌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 ,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 优秀的品牌继而能够与顾客产生精神共鸣 , 甚至超出顾客的期待 , 那么这个品牌就可以持续地吸引住消费者 , 产生黏性、忠诚 , 那么这个品牌在顾客心里是排他的 , 成为顾客的第一选择 , 实现预售 。
国内果企对渠道的重要性认知目前有限 , 对渠道的经营和驾驭力比较薄弱 , 渠道主导占多数 。
2018年 , 齐峰果业召开了全国经销商合作伙伴会议 , 在全国水果行业里都是不多见的现象 , 背后反映出果品生产企业正在崛起 , 渠道主导行业的现象正在改变 。
另外一个问题是“营销队伍”的搭建 , 真正有成型营销团队的果企少之又少 。 我曾经把这类现象称之为“三无企业”:无品牌、无渠道、无团队 。 试想 , 这样的三无企业怎么可能打赢营销战 , 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 结果必然是被渠道盘剥 , 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
推荐阅读
- 育儿铺子|为什么日本女性出轨率近50%,老公戴绿帽却视而不见?原因大跌眼镜
- 私生饭|僵尸为什么都穿清朝官服?
- 三农广讯|猪价暴跌,12月猪肉会“白菜价”吗?为什么?附:11月12日猪价
- 大比拼|双十一卫视晚会收视率大比拼,这家卫视众星云集,收视率唯一破2
- 新冠|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唯一的希望是科学、解决方案和团结
- |《蜗居》宋思明为什么玩婚外情,看看这两个女人就知道了
- 女性|为什么女性遭遇强迫时身体往往会僵硬、无法动弹?难道是自愿的吗
- 中年|为什么肖战如此关注海外新的广告材料一出来
- 思鸿教育|面试真题思鸿教育练习: 你为什么要报考教师资格考试?
- 有力量观察员|农民工“返乡潮”再现。为什么?除了不赚钱,还有两个原因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