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私募圈这届清华都是首富( 三 )


1995年 , 在“‘砸锅卖铁’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的决心下 , 国家再推“909工程” , 决定投资100亿元 , 设立一条8英寸、0.5微米工艺技术起步的芯片制造生产线 , 主要由合资企业上海华虹NEC承担 。
这是中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项目 。 幸而 , 华虹NEC没有重蹈华晶7年建厂的覆辙 , 1997年7月31日开工 , 1999年2月完工 , 投产当年即实现盈利 , 第二年取得30.15亿元的销售额 , 利润也达到5.16亿元 。
03以2000年为分界点 , 中国半导体产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2001年2月27日 , 中科院院士、北大微电子研究院院长王阳元教授作了关于《微电子科学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的高层级报告 。
报告结束后与会领导人给出一个结论:集成电路是电子产品的“心脏” , 必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
同年 , 政府下发了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文件 , 也就是在半导体领域闻名的“18号文”;次年 , 又推“51号文” , 并依次批准了7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 由此 , 产业和资本活跃起来 。
随后 , 一大批半导体专业人才陆续聚集 , 半导体公司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 。 EE85们也在这一时期纷纷洄游 , 迎来了自己与中国半导体产业故事的高潮 。
格上私募圈这届清华都是首富
本文插图
图/)2003年 , 已经变身“虞老板”的虞仁荣偶然得到了美国芯片公司安森美一位高管的指点 , 开始调整经商思路 。 除了继续做电子元器件分销的老本行 , 也开始着手提供设计方案 , 成了潮流先锋 。 他还在全国各地设点 , 与新兴的设计公司合作 , 其中就有今天中国最大手机设计供应商德信无线 。
伴随着手机市场的崛起 , 到2006年 , 虞仁荣在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已名气大振 , 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分销商 。 2007年 , 虞仁荣又趁势对事业升级 , 在上海成立韦尔股份 , 下场做半导体分立器件、电源管理芯片的设计 , 并在之后几年间采取内生和并购并行的方案 , 很快在消费电子领域获得中兴、小米、联想等手机厂商的认可 , 实现事业跃迁 。
就在虞仁荣得到“高人指点”的同年 , 远在大洋彼岸的赵立新辞掉了在UT斯达康的工作 , 拿着自己全部的身家和高中同学投资的200万美元回国创办了格科威电子 , 从摄像头传感器做起 。
2005年 , 格科威第一款产品问世 , 顺利拿下第一个客户——当时势头正猛的中星微电子 , 为其电脑摄像头提供传感器 。 不过 , 随着越来越多大公司的进入 , 格科威压力倍增 , 眼看着2007年就要亏损了 , 赵立新才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进军手机市场 。
如同雷军讲的要“顺势而为” 。 彼时 , 中国手机市场形势一片大好 , 每年手机销量都达上亿部 , 增速还在两位数 。 靠着做手机摄像头传感器 , 格科威开始“野蛮”生长 , 到2010年 , 公司营业额就已超过1亿美元 , 成功入选中国集成电路设计Top10 。
和赵立新一样回国创业的 , 还有冯晨晖 。 2006年7月 , 冯晨晖和自己的两位好友许志翰、唐壮在上海联合创办了卓胜微 , 也是围绕手机做芯片 , 早期做手机电视芯片开发 , 后来又调整方向做了射频前端芯片 。 如今 , 射频前端芯片炙手可热 , 卓胜微成为华为手机供应商 。
【格上私募圈这届清华都是首富】和校友一起创业的故事还发生在EE85的舒清明身上 。 2004年 , 89级物理系的朱一明和85级无线电系的舒清明准备创业搞芯片 , 但苦于没有投资 , 四处碰壁 。
85级自动化系校友李军听到这个消息后 , 不仅帮他们弄来了一笔10万美元的风投 , 还将他们介绍给了83级经济系的薛军 , 薛军又拉来80级工物系的罗茁、81级电子系的邓峰 , 凑齐了92万美元投资 。 靠着这笔投资 , 舒清明和朱一明二人在2005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做储存器和芯片开发的公司——兆易创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