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驰军事|解放军四野为什么战斗力特别强?( 二 )


在盘踞东北时期 , 日军建造了一大批秘密军火库 。 东北光复后 , 大批日伪人员被俘或投降 , 几乎所有的秘密军火库都被闯关东的东北解放军掌握 。 此外 , 日伪军丢弃的武器弹药到处都是 , 从民间搜集武器的「捡洋落」行动也让东北解放军乐此不疲 , 东北的军工建设就是从「捡破烂」开始的 。
自1946年8月开始 , 东北根据地在珲春、佳木斯和哈尔滨等地先后建立了14个兵工厂 , 各军区后勤部也纷纷建立修械所 。 从1947年10月开始 , 东北军工生产逐渐从粗放化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 至1948年初 , 东北军工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 , 产能有显著提升 , 仅哈尔滨一家兵工厂就生产了22万发炮弹 。
至辽沈战役前 , 东北根据地军工企业拥有5000余台机器设备 , 员工22万人 , 共生产各种炮弹近120万发 , 手榴弹163万颗 , 爆破筒2万余根 , 雷管68万个 , 无烟火药31吨 , 制造各种火炮1175门 , 修理各种枪械两万余支 , 各种火炮619门 。
与之相比 , 国民党军手中的奉天兵工厂严重依赖进口原料甚至直接使用美方提供的太平洋战争剩余物资 , 再加上员工生产积极性不足 , 导致其产能远不能满足军队需求 。
电驰军事|解放军四野为什么战斗力特别强?
文章图片
东野炮兵阵地
在运输通道建设方面 , 东野同样不遗余力 。 当初林彪之所以迟迟下不了攻打锦州的决心 ,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后勤补给线的脆弱 。 事实上当东野主力南下北宁线后 , 国民党军就是抓住这一薄弱环节展开行动 , 迅速出动空军对新立屯、彰武等地进行轰炸 , 炸毁了北宁铁路上的柳河大铁 。 危急时刻 , 铁路员工和家属以及铁道纵队的官兵共同奋战 , 一夜之间架起了铁路便桥 。
当廖耀湘兵团进占彰武后 , 东野的后勤生命线已被彻底切断 , 集结于锦州城下的数十万大军顿时陷入危机之中 。
电驰军事|解放军四野为什么战斗力特别强?
文章图片
东野坦克部队
东野后勤部组织人员从吉林科尔沁右翼经库伦到阜新临时开辟了一条300余里的临时公路 , 组织大批支前民工 , 利用骡马、骆驼等畜力工具向前线运送油料和弹药 。
在辽沈战役期间 , 广大军民克服重重困难 , 向前线运送炮弹12万发 , 各种枪弹418万发 , 手榴弹9万枚 , 炸药2.6万公斤 , 以及不计其数的粮食、油料和被装 , 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
电驰军事|解放军四野为什么战斗力特别强?
文章图片
解放军第一辆坦克——功臣号坦克
高明的训练手段
在冬季攻势结束后 , 辽沈战役发起前 , 东野部队利用长达半年的时间开展军政训练 , 以能打「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为目标 , 部队的思想和技战术水平有了极大提升 。
为了给文盲比例很高的广大官兵讲明白军事理论 , 林彪总结出了具有林氏风格的「六大战术原则」 , 即「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 , 力图以最形象最直白的语言把作战的道理讲清楚 。
解放战争时期 , 解放军的基层干部中没有军校毕业生 , 都是从战斗骨干成长为指挥员的 。 他们的优势是作战勇敢 , 军事技术过硬 , 缺点是战术水平不高 。
根据我军基层指挥员的这些特点 , 林彪结合以往的作战经验 , 总结了通俗易懂的六个战术原则 , 要求部队指挥员逐级学习 。 这六个战术原则更类似「实用手册」之类的普及读物 , 即便没有多少经验的新指挥员也能够听懂 , 作战时先照葫芦画瓢 , 等积累了经验后再融会贯通 , 举一反三 。
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很多是从四平战役等几次败仗中总结出来的 , 着眼点是东野部队在扩军之后有大量「菜鸟」式的新兵 , 需要在残酷的战场上生存下来 , 从而不断提升技战术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