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巨星|科学大爆炸 揭开宇宙中富锂巨星的神秘面纱( 二 )


就这样 , 天文学家被富锂巨星“蒙骗”了数十年 。
天文学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 不同类型的富锂巨星在锂含量、恒星质量等多个方面均与传统认知存在显著不同 。 这些发现很难用目前的理论进行解释 。
赵刚说 , 因为数十年来 , 绝大多数相关的理论都是基于“红巨星”这一前提所提出的 , 甚至直到今年很多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在讨论红巨星内的种种机制 。 但是 , 由于内部的物理环境全然不同 , 原有的理论显然并不适用于“红团簇星” 。
恒星的“心跳”
值得一提的是 , 在鉴别“红巨星”和“红团簇星”的过程中 , 恒星的“心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据闫宏亮介绍 , 恒星的“心跳”其实来自恒星的震动——星震 。 那么 , 恒星到底是怎么“心跳”的 , 星震学又是如何通过恒星的“心跳”了解真相呢?
科研人员以太阳为例 , 它每时每刻都在成千上万个频率上“低声细语” 。 虽然科学家并不能够真的“听到”太阳的声音 , 但是这些噪音使得太阳的亮度发生微小的变化 。 所以只要记录其亮度的变化 , 就可以知道太阳是如何振动的了 。 就像人们的心跳一样 , 恒星的振动代表着它身体内部的信息 , 这些内部信息用其他常规方法无法获取 , 而星震的方法就如同医生的听诊器一样倾听着恒星的“心跳” 。
当然 , 不同演化阶段的恒星在振动频率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
闫宏亮说 , “红巨星”和“红团簇星”由于不同的燃料和能量传输形式 , 它们的心脏跳动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一般来说 , “红巨星”的心率更快一些 , 而年纪更大的“红团簇星”则心率更慢 。
此次肩负测量“心电图”功能的是Kepler卫星 , 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09年发射的一颗用于搜寻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 , 其长达4年不间断地测光观测使星震学技术成功应用到富锂巨星的研究当中 。
赵刚及其团队成员表示 , 多年来 , 富锂巨星的身份一直迷惑着人们 , 由我国天文学家主导国际科研团队最新完成的这一研究工作 , 通过“星震学”听诊恒星“心跳” , 解开了富锂巨星的真实身份之谜 , 该研究成果促进了恒星演化理论的完善 , 将加深人们对宇宙物质形成的认识 。
【红巨星|科学大爆炸 揭开宇宙中富锂巨星的神秘面纱】2020年10月13日 12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