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大烂尾楼:22年重建无果,业主黑发渐白( 三 )

广州最大烂尾楼:22年重建无果,业主黑发渐白
简国超在楼道窗口眺望 。 摄影:翟星理简国超在1996年买下澳洲山庄A区19栋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 。 烂尾之后 ,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简国超不敢断供 , 怕被银行起诉 。 2006年 , 他还清房贷 。2009年 , 为供养独生女出国读书 , 简国超把市区单位分的房子租出去 , 带着妻子搬到澳洲山庄 。 2016年 , 为帮女儿在国外定居 , 简国超卖掉单位分的房子 。如今 , 他唯一的栖身之所 , 就是这套澳洲山庄没有房产证的烂尾楼 。 他和妻子在此生活 , 山庄内现在只有大约30户常住业主 , 简国超夫妇早晚散步时在山上会遇到其他业主 , 彼此攀谈几句 , 就是他们唯一的社交 。日子久了 , 他逐渐喜欢上这里 。 山庄的生活极有规律 , 他们遵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 , 天气凉爽时出门爬山 , 自己找块地种点菜 , 天气热就待在家里看看电视 。 他最大的乐趣是和国外的女儿通通电话 , 时刻等待着女儿的召唤 。因为有共同的目标 , 又一起维权多年 , 山庄的多数业主相处融洽 , 相互帮衬 。 刘永广有一辆七座小汽车 , 业主们想要买菜 , 或者年纪大腿脚不便的业主要下山办事 , 刘永广都会给他们当司机 。 每逢重要节日 , 常住山庄的业主会组织联谊会 , 简国超、刘永广和劳粤矪等人都会帮忙张罗 。广州最大烂尾楼:22年重建无果,业主黑发渐白
澳洲山庄部分烂尾楼 。 摄影:翟星理1998年、1999年 , 先后有两波业主组织过维权 , 但因当时通讯不畅 , 且解决问题不顺 , 两次维权都不了了之 。 2009年 , 业主们通过QQ建立群聊 , 除维权外每年还组织集体活动 , 包括聚餐、团体旅游 。在QQ群里 , 劳粤矪看到一些原来发言过的年迈业主的头像再也没亮过 。 后来业主们约定 , 每次集体活动要加入一个简短的仪式 , 为离世的业主默哀 。维权的重任落到57岁的简国超和58岁的劳粤矪这样的“年轻人”身上 。 在山庄 , 年龄大的业主叫他们“小简”和“小劳” 。与前期业主维权不同 , “小劳”他们信奉法律 , 相信在法律框架内 , 山庄仍然有重建的希望 。 “前提是澳美、方兴两家公司先把纠纷通过法律渠道解决清楚 。 ”他们说 。国庆节过后 , 业主计划向法院递交诉状 , 起诉国土部门注销建有业主房屋的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的行为违法 。处于暮年的业主也意识到 , 必须尽早尝试所有可能的法律途径 , 因为他们的时间所剩无几 。 “我们这代人有责任去做这些事 。 我们维权说是为了自己 , 但是中国人 , 说到底还是为了孩子 , 总不能把没有房产证的烂尾楼交给孩子吧?”刘永广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