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元朝前期停办科举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科举制度是华夏古代王朝时期最伟大的创举之一 , 自隋唐肇始、到两宋成熟、至明清趋于鼎盛 , 为历代王朝输送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彻底终结了魏晋以来豪门世族垄断朝堂高位的局面 , 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 后世有很多人只看到科举取士的一些负面影响 , 却忽视了其积极的意义 , 现代西方多国行之有效的文官考试制度其实也是借鉴了中国古代科举的理念 。 自隋唐以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上 , 历代王朝都将科举视为国家抡才大典、分外重视 , 而唯一一个曾长期停办科举的大一统王朝只有蒙古人建立的元朝 。 而蒙古人对科举的忽视虽然自有其原因 , 但其后果却是严重的 , 也是造成元朝崩溃的重要因素之一 。
本文插图
【隋唐宋元|元朝前期停办科举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蒙古人崛起的第一步是彻底消灭了女真人建立的金朝 , 作为金朝曾经的臣属 , 蒙古人曾对这个庞然大物充满了敬畏 。 巅峰时期的金朝曾是东亚大陆上的第一强权 , 灭辽逼宋、威震四方 , 但是女真人在进入中原之后腐化堕落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 很快迷失在了汉地的花花世界里 。 金朝衰落的原因后人总结为“金以儒废” , 意思是金朝的衰落是因为女真人全面接受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家文明 , 放弃了刚劲尚武的质朴作风 , 使得其世风奢靡、武备废弛 , 最终被新兴的草原部族所取代 。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虽然也有不错的汉学造诣 , 也在汉臣的怂恿下建立起了中国式的王朝 , 但在其内心深处对汉家文明强大的同化能力十分警惕 , 很注意保持蒙古人的传统习俗和统治习惯 , 他在位期间从未试图重开科举 。
本文插图
此后的蒙元皇帝们基本沿袭了忽必烈的理念 , 直到钟爱儒学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后才下诏恢复科举 , 而此时距元朝灭亡也只有五十多年了 。 更重要的是 , 元朝中后期实行的科举仍然强分举子为四等 , 蒙古人、色目人考题简单得多 , 汉人、南人即使学养深厚也很难中举 , 而且即使中举 , 汉人、南人也很难得到重要的官位 。 这样的科举制度显然有失公平 , 所以真正的汉人杰出之士很少参加 , 而且反而让汉人知识阶层对蒙古人统治的更加反感 。 那么没有科举制来为朝廷选拔足够多的人才 , 元朝庞大的官僚阶层人员从何而来的?蒙古人的天下又依靠哪些人来治理呢?
本文插图
元朝的中高级官员来源一是来自皇室近卫侍从 , 这些人要么是蒙古贵族子弟、要么是较早投靠蒙古人的各族高级将领后裔 , 经过宫廷教育和观政实习后分派到朝堂和地方担任要职 , 而且由于他们的身份、往往晋升得很快;第二是从基层吏员中根据资历逐渐提拔、或者根据其业绩越级晋升 , 这是元朝州县级别官员的主要来源;其三是贵人荐举、甚至直接用钱买官 , 到元朝中后期的时候 , 这种非正常途径入仕的情况越来越泛滥;最后才是科举和其他考试获取的人才 , 这在整个官吏阶层中处于少数 。 应该说从基层吏员中提拔官员还算有其合理性 , 他们比起科举入仕的很多只会空谈圣人大道的儒生们要有用得多 , 但是这些人往往限于眼光学识很难具备担任高级官员的素质 。
本文插图
总之 , 元朝停办科举以及重开科举后的种种不公平设置 , 极大的阻碍了汉人知识阶层对大元朝廷的认同 , 正统儒生不能正常入仕之后大量沉沦于民间 。 他们积极在民间创作杂剧、话本、散曲等文学作品 , 对元朝统治者大肆嘲讽 , 鼓动民众的反抗意识 , 为元朝末年天下义军蜂起的局面奠定了舆论基础 。 而元朝官吏阶层重实务、轻道德、缺乏战略眼光的毛病又很突出 , 这是因为汉人士大夫中真正有大学问、高见识的人物游离于朝堂之外 , 反而成为不稳定因素 , 这使得蒙古人根本无法和汉地社会文明融合成一体 , 其统治基础十分薄弱 , 一旦蒙古人赖以镇压天下的武力出现了问题 , 其崩溃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
推荐阅读
- 涟漪的西子湖|隋唐演义高手实力排行:裴元庆第四、李元霸仅第二,第一天生无敌
- 养老|隋唐养老 活到七十岁政府免费配给侍丁!
- 隋唐宋元|龙凤政权始终在刘福通控制下,小明王之死或为朱元璋授意
- 应天门|洛阳应天门,见证了隋唐最辉煌的五百年王朝岁月!
- 隋唐宋元|一个传奇女子的一生,膝下4子都是帝王,被称为“四帝之母”
- 隋唐演义|《隋唐演义》中她是辗转于群雄间的一抹嫣红——隋炀帝皇后萧氏
- 唐玄宗","fkws":"隋唐宋元|唐朝官差被称为不良人,不良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三代不能为官
- 元朝|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国的朝代? 看朱元璋怎么说
- 快讯|隋唐头号猛将是李元霸,还是尉迟恭?秦琼之子的墓碑揭示出了真相
- 心上人|隋唐第一女将,为爱释俘献关,最后却被心上人一枪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