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复盘“十一”消费 多业态现新“引擎”

复盘“十一”消费 多业态现新“引擎”
今年疫情得到稳定控制后的首个超长假期 , 叠加旺季刚刚结束 , 北京全城消费需求得到释放 。 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65.7亿元 , 同比增长18.6% 。 在此期间集中爆发的消费势能也成为商业企业检验复苏程度、借势加码新业务的有力时机 。
商场强复苏
长假给线下体验带去了更多可能 。 今年国庆假日期间 , 北京各大购物中心在客流和销售上全面飘红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获悉 , 凯德MALL·太阳宫店在国庆当天客流及销售环比提升30%;祥云小镇“十一”期间总客流近40万人次 , 带动销售同比上涨19%;西单大悦城在10月1日-8日期间 , 销售环比增长161% 。 西单大悦城相关人员介绍 , 假日期间 , 西单大悦城举办了多场IP展和消费者互动活动 , 从而带动了客流、销售的增长 。
餐饮成为假期中商场最强势的业态 。 凯德集团相关人员透露 , 凯德MALL·天宫院的餐饮业态坪效在“十一”期间同比上升21% , 零售业态坪效同比上升16% 。
值得注意的是 , 凯德MALL·太阳宫、北京来福士、祥云小镇的餐饮销售额增长明显 。 商业项目内餐饮消费主要源于假期聚餐增加 , 商场内多家餐饮商户的包间预订火爆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从多家商业项目了解到 , 虽然客流和销售均实现不同情况的涨幅 , 但作为特殊时期的长假期 , 部分商场内的商户仍面临进店率难以提升的现象 。
对此 , 祥云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 由于开放街区拥有多个出口及每家店铺均需测温扫码 , 进店率也受到影响 。 针对以上难题 , 祥云小镇在后疫情时代采取各种措施精准扶持商户经营;其次与消费者保持沟通联动 , 围绕原创IP等特色活动 , 持续挖掘消费点 , 带动商户运营复苏 。
景区超市“截和”客流
长达8天的假期推动了生活消费市场强劲回弹 。 据每日优鲜发布的生鲜消费数据显示 , 长假期间 , 平台订单上涨35% , 其中水产品类涨幅最大 。 10月1日当天的订单量较前日猛增超过50%;长假期间大闸蟹的销量较节前增长300% , 带动整个水产品类成为涨幅最大的生鲜类型 。
据家乐福北京门店统计 , 自10月1日-7日 , 苹果、丑柑、蜜柚等登陆受欢迎水果榜 。 其中 , 小蜜橘今年异军突起 , “十一”假期销售近10吨 , 同比增长144% 。
根据沃尔玛销售数据显示 , 大闸蟹的销量较去年同期全渠道增长了超20% , 特别是阳澄湖品牌的大闸蟹 , 同比销售增长近90% 。
与此同时 , 线下门店客流量也出现增长 。 便利蜂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十一”假期期间 , 全国20个城市近1600家门店服务人次整体达数百万量级 , 便利蜂的整体销售额同比、环比也均呈现出双增长态势 。 其中 , 部分景区周边和交通枢纽门店10月1日-8日的单店销售额环比增长超过了六成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 , 线上消费依然成为消费者的选择 。 据叮咚买菜平台介绍 , 在10月1日中秋当天 , 火锅关键词的搜索量上升了40% 。
北京新发地市场拓宽货源渠道 , 提供农产品产地直采直销服务 , 蔬菜供应品种恢复往年水平 。
餐饮借势试水新品
“十一”假期期间 , 多家餐饮企业销售额实现正增长 。 节日期间 , 北京监测的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恢复至同期九成 。 根据饿了么数据显示 , “十一”假期 , 餐饮外卖消费整体增长稳定 , 小份菜更是位居涨幅前列 , 其中在重庆、广州、贵阳等城市 , 小份菜订单量大增八成以上 , 无需餐具订单量同比实现倍增 。
另外 , 餐饮企业积极落实《“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指引》 。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 , 海底捞门店菜品设有半份菜 , 价钱和分量都是整份的一半 。 华天集团开展光盘奖励活动 , 设置了“光盘”监督员 。
同时 , 餐饮企业推出新菜品活动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旺顺阁“十一”期间全国门店营业额同比增长8% , 目前已开始接收预订年夜饭 。 海底捞区域统筹负责人林忆介绍 , 海底捞北京门店此次双节期间生意也较为红火 , 其中牡丹园店10月1日全天排号超过1500号 。 茶饮业态依旧保持火热 。 奈雪の茶在小长假期间 , 共售出340多万杯茶饮和160多万个软欧包 。 根据奈雪の茶相关负责人表示 , 不论是供给端还是消费端 , 都已经恢复甚至赶超疫情前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