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她是杨振宁师姐、核武专家,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三 )



 专家|她是杨振宁师姐、核武专家,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文章图片
阳早、寒春一家
从1948年的延安,再到西安农场,寒春夫妇默默耕耘,只希望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寒春不止一次地说:“我到中国来不是为了养牛,是为了我心目中的信仰。”
她的信仰,无关科学,无关金钱和名利,而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在这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恶意竞争,有的只是彼此成全和彼此帮助。

 专家|她是杨振宁师姐、核武专家,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文章图片
当时,寒春夫妇的收入不算低,但他们从不乱花,而是将工资都用在购买国外优质牛精液和五金工具上。
他们的家里,寒酸得让人难以置信,所有家具合起来不值2000元。
有人曾问寒春:“你的工资足可以生活得更好,为什么过得如此清贫?”
寒春却说:“国家需要钱的地方更多,而且用国家给我们的钱给国家买东西,是天经地义的事。”

 专家|她是杨振宁师姐、核武专家,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文章图片
寒春一家
这种无私和大爱,才是最值得歌颂的精神品质。
自从来到中国,寒春的生活非常单一,年复一年都在农场中度过,她为了中国的奶牛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
通过科学的饲养,寒春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把中国年产奶量不足7000公斤,变成了年产奶9088公斤,个别甚至超过13000公斤,她让更多中国人喝上了牛奶。

 专家|她是杨振宁师姐、核武专家,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文章图片
寒春在田间干活
除此外,寒春负责研制的“直冷式奶罐”,填补了国内空白,直接推动了中国奶牛事业的发展。
如果不是寒春夫妇的无私奉献,中国奶牛饲养机械化,不会到来得这么早,寒春将自己的后半生都献给了中国奶牛事业,但她却不求回报。

 专家|她是杨振宁师姐、核武专家,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文章图片
阳早寒春夫妇
有一次,她生病了却不肯住院,最后拖到没办法才勉强住了几天,组织给安排的住房她也坚决不住,寒春从不搞什么特殊待遇,她说:“一住院就要花国家很多钱,太浪费。”
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在寒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专家|她是杨振宁师姐、核武专家,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文章图片
2003年,寒春的丈夫阳早因病离世,享年85岁。
他生前立遗嘱,“死后不举办任何活动,骨灰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
寒春嘱咐农场的工作人员,捡个塑料袋装骨灰,埋到牛场就可以了。
工作人员没有答应她,花了200多元,买了一个最便宜的骨灰盒。
寒春知道后很生气,埋怨他们太浪费。

 专家|她是杨振宁师姐、核武专家,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纪录片《青春斗——早春的爱情故事》
阳早去世前,他们夫妻有过一次简短的对话,寒春问丈夫:“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阳早说:“你能把这群牛管好,我就放心了。”寒春含泪地点点头。

 专家|她是杨振宁师姐、核武专家,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文章图片
阳春寒春在北京家中
丈夫去世后,领导前来慰问,寒春将悲伤埋在心里,也没有过多提及丈夫的事,却说了另外两个着急的事儿:一是,牛场丢了9头牛,牛的亲属链断了,这损失是巨大的;二是,“大学城要占奶牛场,我的牛怎么办?”
不知情的人,都觉得她有些“无情”,丈夫刚去世,心里想的依然是牛,可没人知道,她对牛的关心,才是对丈夫最大的爱。
爱人走后,寒春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住着简陋的平房,吃着粗茶淡饭,有采访人员曾问她:“是否后悔过,如果留在美国,你过的应该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