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的羔羊|浙大物理学专业连获三项国家级“认证”( 二 )


探究性实验平台的建立 , 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教授的实验室 , 激发了科研爱好 , 另一方面 , 教授也通过这一机制更早更多地接触到具有立异潜质的“好苗子” 。 越来越多的教授将优秀的本科生吸纳进实验室 , 从事前沿的物理研究 。
和“探究式”教学模式相配套的 , 是最一流的师资 。 在物理系现有的87位专任教师中 , 包括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1/3 。 最优秀的老师给学生上课、当导师在物理学系已是常态 。 自2017 级本科生开始 , 物理学系全力推进本科生“学业导师计划” , 按照不超过1:9的师生比加强“以本为本”的本科教育教授教养 。
更重要的是 , 面对求是物理班这样的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田 , 2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育给授课老师也加大了难度 。 上普通大班 , 以知识传授为主 , 平时布置功课 , 期末以成绩和功课完成情况来打分;上求是物理班 , 要事先预备好能激发学生立异思维的讨论题 , 增加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 。 老师往往要比普通班上课预备更多份的备课方案 , 以尽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 。
高水平师资不仅投入在大学的课堂上 , 物理学系将教师吸引力提前投放到了优秀中学生的选拔之中 。 郑波、盛正卯、许祝安、方明虎、袁辉球等教授一直担任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物理专业导师 , 开拓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与培养青少年科技立异人才的有效途径 。
同时 , 物理学系几乎每年组织浙江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培训 , 还先后承办了两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和第16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 担任命题人的科学家们将前沿的科学知识与落地的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 , 极大地激发中学生对物理专业学习的热忱 。
乐于引进人才 , 同样也喜于将他们带到更广阔的天地 。 物理学系将“国际化”作为拔尖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 。 学生既有机会到海外参加2个月的短期学习 , 也可以申请2个月以上的长期交流 。 还有些优秀学生 , 干脆跑到国外做毕业设计 。 不少学生就是随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的导师来开展为期6个月的毕业设计 。
高标定位 , 拔尖更需担当
2020年9月 , 浙大物理强基班第一届新生已经入学 。 等待他们的是本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 和一定比例的竞争转动机制 , 这意味着优秀的学生能被吸引到强基班中 , 而没有达到学业要求的将有被淘汰的可能 。
严格学制治理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加优化的培养模式 。 物理强基班学生在本科第一年将每两人为一组配备一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学业导师 , 在本科第二年、第三年就将接受专业导师的练习 , 通过学业成绩评估的同学将在第四年可享受博士生待遇 , 而在本科第四年就与博士生阶段的科研练习买通 。
立异的科研练习体系和一流的资源配备 , 为的就是瞄准国家高端芯片与软件、新材料和国家安全等战略需求 , 凸起量子信息技术等上风方向 。 浙江大学物理强基班本科阶段的培养认为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输送面向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的研究生为目标 , 而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则是为国家培养变革性科技立异人才 , 为新兴的量子科技领域培养新力量 , 为其他科研机构、军工和企业部分输送具有扎实科研基础和成熟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
2017年 , 物理系党委就提出“在教师中树立起成为‘王淦昌’式的好老师的职业理想 , 把培养‘程开甲’式的卓越学子凝练成为我们的教育教授教养最高目标” , 并在全体党员大会上正式通过 。 在此理念指导下 , 作为浙大高峰学科及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专业 , 物理学的专业方向设置和培养方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系统优化设计 。 最新获批的物理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则以“王淦昌班”命名 , 依托学系拔尖立异人才培养的探索 , 以期造就更多的国际一流人才和科学家 。
物理学系系主任王业伍说 , 教育教授教养一直以来都是物理学系的中央工作之一 , 物理学系将以三项国家级认证为新的出发点 , 坚持以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 , 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央地位 , 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深化人才培养内涵 , 打造更具学科特色的卓越本科教育 , 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立异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