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秋风铁马|为何崇祯最终选择了煤山自缢,以身殉国?,南迁可保大明半壁江山
01崇祯皇帝煤山自缢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 公元1644年4月25日 , 闯王李自成攻陷大明首都北京 , 崇祯皇帝自知无力回天 , 在逃出京城无望之际 , 返回宫中 , 命令后宫嫔妃自尽 , 自己的大嫂懿安张皇后 , 正宫孝节周皇后 , 也自尽身亡 。
崇祯亲自砍杀自己的两个女儿 , 昭仁公主被杀 , 长平公主手臂被砍断 , 随后 , 崇祯令贴身太监小毛子带三位皇子逃出宫外 , 自己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紫禁城北面的万岁山寿皇亭下 , 两人双双上吊自杀 , 在崇祯的贴身衣物中留有遗书 , 言大臣误国 , 任凭贼子处置自己的尸体 , 勿伤及城内百姓 。
他的先祖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成就了“天子守国门” , 而崇祯皇帝的煤山自缢则诠释了“君王死社稷” , 崇祯虽然不是明君 , 明朝的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 , 但是他最终选择以身殉国为他博得了后世人的同情 , 以至于让人忽略了崇祯皇帝真实的治国能力的低下 。
文章图片
崇祯皇帝自缢处02勤奋的“中兴之主”
自崇祯继位以来 , 他无时无刻不以大明中兴之主自居 , 崇祯皇帝很勤奋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崇祯皇帝的勤奋度足以与太祖皇帝朱元璋相媲美 。
崇祯继承大统后 , 也曾励精图治 , 整顿吏治 , 上台第一年就一举铲除天启年间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贤 。
他也选贤任能 , 重用袁崇焕等人 , 似乎明朝否极泰来 , 在经历了好几个不喜欢上朝的懒散君王后 , 迎来了一位勤政爱民的中兴之主 。
但是事实上 , 处于内忧外困的明朝早就腐朽不堪 , 外有建州女真虎视眈眈 , 随时都有可能破关南下 , 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即便前期有袁崇焕这样的名将 , 也无法阻止历史的进程 。
文章图片
袁承焕
实际上 , 即使崇祯有雄才大略 , 如他的先祖朱元璋或者朱棣那样英明神武 , 也已经不能把大明拉出灭亡深渊 , 此时的大明早就陷入了死循环 , 要抵御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女真人的入侵 , 就必须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 农民受天灾影响本就生存艰难了 , 还要被朝廷盘剥 , 这就进一步加剧农民起义的浪潮 。
对于这种局面 , 崇祯没有任何办法 , 身边所谓的忠臣东林党们就如同一道枷锁 , 搞党争、搞内斗倒是有一手 , 在朝堂上打打嘴炮 , 将领们倒是有几个能称为名将的将军 , 但面对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以及势力愈发壮大的女真 , 也逐渐有心无力 。
崇祯皇帝能做到只有不断的做出一副更加勤勉的样子 , 来抵消内心对于大明江山江河日下的局面的担忧 , 捉襟见肘的财政 , 权贵阶层的没落腐朽 , 直至李自成即将攻破北京城之际 , 这些官员权贵们都不愿意出钱平叛 , 崇祯只有下罪己诏 , 希望以此挽回败局 , 只可惜没什么用 。
文章图片
满清八旗03只有“君王死社稷”这一条路可走吗?
如果可以有其他选择的话 , 崇祯是不会走到以死殉国这条路的 , 以崇祯那样刚愎自用的性格 , 以复兴大明为己任的理想 , 不到万不得已 , 崇祯是不会自尽的 。
我们现在难以想象当时走投无路的崇祯是有多么绝望 , 江山沦陷 , 国破家亡 , 可以信任依靠的人一个没有 , 虽然崇祯从未真正相信过任何人 , 不管是袁崇焕还是孙传庭 , 最后陪他走完最后一段路的人 , 只是身边一个太监而已 。
纵观崇祯执政的这十七年 , 国家战乱不断 , 人民民不聊生 , 直到执政的后几年 , 崇祯也预感到不会再有奇迹了 , 大明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
其实当时还有另外一种保全政权的方式 , 那就是迁都南京 , 固守长江以南 , 就像当初司马睿衣冠南渡建立东晋 , 赵构建炎南渡建立南宋那种 , 崇祯完全可以在南京继续他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