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运古城 古城大运( 四 )


古城大运
与祖国共命运 与民族同复兴
祖祖辈辈在京杭大运河捕鱼为生的杨远强 , 今年7月在古城里买了新房 , 一家人成为大运河台儿庄段上最后一户“上岸”的渔民 。
“之前我一直都跟长辈生活在渔船上 , 现在我在古镇景区负责摇橹船的维护工作 。 ”杨远强说 , 古城的重建和复兴 , 让他们家族代代相传的修船技艺又有了用武之地 。 现在 , 自己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 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小学 , 台儿庄世代渔民捕鱼“看天吃饭”、河上漂泊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
新华社|大运古城 古城大运
本文插图

在台儿庄古城 , 游客坐在船上观看打钢花非遗表演(8月20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郭绪雷摄
古城不老 , 长河做伴 , 流淌不息的运河见证着台儿庄人向幸福生活的迈进 。 在今日的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台儿庄船闸前 , 一派忙碌景象 , 嘹亮的汽笛声在运河上空回荡 , 奔流的河水载着一艘艘货船在各个船闸进出 。
“一条大河 , 嗨哟哟嗨;漂来台儿庄 , 党的阳光 , 温暖新生活 , 嗨啰啰嗨……”徐洪启唱起父亲生前重新改编过的运河号子 。 古老的运河号子虽然已经陪着父辈离去 , 而新的运河号子则和着台儿庄人的新生活一起 , 正悠扬唱响 。
台儿庄人常说:“台儿庄有两条命:因为大运河生过一次 , 因为共产党又重生了一次 。 ”正是由于过去的辉煌与创伤 , 让台儿庄这座古城在铭记历史的同时 , 不断创造着新的历史 。
80多年来 , 台儿庄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 。 经历过从毁灭到重生的悲与喜 , 如今的古城正经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蜕变 。 在全国脱贫攻坚征程上 , 台儿庄人民奋力向前 , 2019年4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自来水村村通、36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 曾经的繁盛古城内外 , 呈现一派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 。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 , 航运设施正逐步完善 , 通行能力不断提高 。 穿城而过的京沪高铁取代了当年的老式铁路 , 为已是国家5A级景区的台儿庄古城带来更多客流 。
2020年 , 重建第10年的台儿庄古城 , 累计接待游客量超过5000万人次 , 接待数量常年位居山东省第一位 。 在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平台上 , 这座“江北水乡、运河古城”频频登上热搜 , 成为备受青年人欢迎的“网红” 。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 , 台儿庄古城景区游客显著回升 , 民俗互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特色美食、国潮体验、网红地打卡等丰富内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
糕点老字号“和盛茶食”也迎来了销售旺季 。 中秋节当天 , 一车特色酥皮月饼仅半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 。 在柜台前 , 白发苍髯的八旬老者马志英总是亲自为远道而来的顾客们称量包装糕点 。 马志英说 , 古城重建后 , “和盛茶食”是第一家搬回来的老字号商铺 。 “现在重回故地 , 祖辈手艺得以延续 , 糕点卖到了全国各地 , 日子越过越红火 , 这在以前从来没敢想 。 ”
“那些刮风下雨就一筹莫展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 现在住得好、吃得饱 , 多亏了党领导 。 ”今年95岁的程杜氏告诉采访人员 , 现在台儿庄古城街巷与她儿时记忆里唯一的区别 , 就是修修补补、破败不堪的低矮茅草屋 , 已经成为整洁、有序、坚固的建筑群 。 过去古城里的百姓 , 也陆续在城区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
入夜时分 , 数千盏彩灯点缀着古城 , 传统文化风韵浓郁的运河大鼓、柳琴戏和皮影戏 , 以及充满现代风情的电音水趴和马戏表演 , 竞相在城内上演 。 融汇南北、贯通中西的运河文化 , 正在此愈发焕发出新的魅力 。
“82年来 , 台儿庄记录了一段历史 , 也见证了一段历程 。 ”枣庄市台儿庄区委书记陈永生说 , 古城记录的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光荣历史 , 见证的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跟党走、谋求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