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红枣“变身记”

:原题为_新华网|红枣“变身记”。
新华社石家庄10月10日电 题:红枣“变身记”
新华社采访人员李继伟、贾玉韬
河北省新河县苏章村村民刘顺义一大早就来到村里的沙滩红枣专业合作社 。 正值红枣收获季节 , 作为“土专家”的他 , 正计划指导旋耕犁技术工人深耕土地 , 以方便后续施肥 。
刘顺义随手摘了一颗大枣放在嘴里 , 然后说:“这可比我小时候吃的甜多了 , 个头也大 。 ”
今年63岁的刘顺义 , 从小喜欢吃红枣 , 红枣花馍、烤枣是他难以磨灭的记忆 。 20世纪70年代 , 刘顺义高中毕业后留在村里务农 , 剪枝、摘枣、晾晒等活儿样样精通 。
新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滏阳河冲积平原区 , 县内红枣种植历史悠久 , 鼎盛时期种植面积近10万亩 , 为全国万亩红枣基地县之一 。 然而 , 传统红枣受市场冲击 , 价格一跌再跌 , 发展遇到瓶颈 。
是砍掉几十年的老树种新树 , 还是继续守着老树等饭来?在脱贫攻坚的“大考”中 , 新河县枣农面临艰难选择 , 新河县的党员干部更面临考验 。 经过一番细致的考察研究后 , 2016年 , 新河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盘活老产业为脱贫攻坚抓手 , 瞄准生产、经营、销售各环节 , 分步骤推进传统红枣产业转型升级 。 第一步便是指导村民成立专业的种植合作社 , 在新河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 苏章村沙滩红枣专业合作社成立起来 , 包括刘顺义在内的30多名村民首批报了名 。
【新华网|红枣“变身记”】传统红枣品种怎么改良是摆在合作社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 合作社派刘顺义等懂技术的成员前往山西、北京、江苏等地取经 , 带回优质品种 , 在原来枣树的基础上进行嫁接 。 嫁接、施肥、剪枝……4年来 , 刘顺义常常忙碌在红枣林里 。
沙滩红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俊强介绍:“改良后的新河红枣个大、脆甜、含糖量高 , 是当之无愧的新型大枣 , 每亩盛果期产量3000斤至4000斤 , 亩产效益1万多元 。 ”
苏章村是新河红枣种植“变身”的缩影 。 前不久 , 刘顺义被邀请参加县里的“新河大枣”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仪式 。
打造“新河大枣”区域公用品牌是新河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的决策 。 “只有提升新河红枣整体附加值和产地品牌美誉度 , 才能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群众稳定脱贫致富 。 ”新河县副县长张淑军介绍 。
“从单打独斗 , 到参加合作社 , 再到用上区域公用品牌 ,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 , 俺们以后就能抱团取暖了 。 ”刘顺义在发布仪式上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