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明太祖朱棣:“坑儿子”指南( 二 )


最后 , 他询问大才子解缙的看法 , 解缙先是表示朱高炽仁厚 , 天下归心 , 紧接着又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好圣孙"--别忘了你有个好长孙!
朱棣听后豁然开朗 , 终于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
尽管一切尘埃落定 , 但是朱棣选立太子的过程和结果 , 不仅埋下了朱棣和高炽之间的矛盾 , 也加深了高炽与高煦兄弟之间的积怨 。
给太子一再拆台
朱棣虽然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 但却并没有让他享受到一个太子该有的待遇和权力 。
册立太子不久 , 朱棣便规定:"凡百官朝谒东宫 , 偕进偕退 , 不许独留私见 。 "武官李谅无意中于早朝后私见太子 , 立即受到弹劾 。 他还规定 , "皇太子令旨如所启事或差讹 , 随即纠覆 。 "总之 , 不自由 , 也没有话语权 。
这种局面直至永乐七年才有所改观 。 当时 , 朱棣要出兵漠北 , 于是下令太子监国 , 规定"惟文武除拜、四裔朝贡、边境调发 , 上请行在 , 余常务不必启闻" , 都归皇太子裁决 , 并选任了兵部商书全忠、吏部尚书蹇义以及黄淮、杨士奇等一大批实权人物 , 辅佐太子处理日常政务 。
看似是放权了 , 但实际上依然有很多限制 。
太子|明太祖朱棣:“坑儿子”指南
文章图片

朱棣在北征途中 , 一直"窥视"和"遥控"着监国的太子 。 离京不久 , 他就传令六科将太子朱高炽裁决政务的情况逐月详加记录 , 每件事都要因果俱全、毫不隐瞒地向他上报 。
比如 , 刑部尚书刘观犯了错 , 太子将他斥责了一番 。 消息传到朱棣耳中 , 朱棣立即致书太子:"文武群臣皆朕所命 , 虽有小过 , 勿遮折辱 , 亦不可偏听以为好恶" 。 他强调 , 功臣犯罪、高级官吏的任免以及调拨将士 , 都必须由他亲自过问并同意才行 。
永乐八年 , 朱棣回到南京后 , 听信谗言 , 对太子监国期间的做法悉数否定和更改 , 并张榜公布于众 , 使太子"忧惧成疾" 。
第二次监国结束时 , 朱棣又"以太子所遣使迎车驾缓 , 且奏书失辞"为名逮捕了监国太子朱高炽身边的老师黄淮、杨士奇、金问、杨溥、芮善等人 。 一夜之间 , 五个亲近太子的骨干被投入大牢 , 朝廷上下莫不震惊 。
对老二过度纵容
朱高炽当上太子后 , 落选的朱高煦被册封汉王 , 就藩云南 。
但朱高煦不肯就藩 。 他对朱棣说:"我有何罪 , 要被赶到万里之外 。 "随巡北京时 , 朱高煦又极力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 。 朱棣无奈 , 便由他去了 。
朱棣的纵容 , 给了朱高煦愈发任性的底气 。 后来 , 他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 , 常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比 。 不久 , 他又请求增加两护卫 , 行事更加放纵 , 多次挑拨是非 , 陷害太子 , 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 。 永乐十三年(1415) , 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 , 但仍没有前往 , 还私自挑选卫士 , 招募精兵三千人 , 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 , 僭用御用车马器物 。
直到永乐十四年(1416) , 成祖返回南京 , 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 , 对其予以痛斥 , 剥夺冠服 , 囚禁在西华门内 , 准备将他废为庶人 。 亏了太子朱高炽极力请求 , 朱高煦才保住性命 。 一年后 , 朱棣又将他徙封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 。
太子|明太祖朱棣:“坑儿子”指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电视剧《大明风华》)
朱高煦一到封地就开始招兵买马 , "私选各卫健士 , 又募兵三千人 , 不隶籍兵部 , 纵使劫掠" 。 朱棣死后 , 朱高炽顺利登基 , 岂料他在位一年 , 就去世了 。 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 。 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设伏 , 截杀朱瞻基 , 但由于行动仓猝 , 没有成功 。 朱瞻基上位第二年 , 朱高煦正式起兵造反 。 不过此时的他 , 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号召力 , 明宣宗朱瞻基亲征乐安 , 没怎么费力 , 就将他囚禁了 。 朱瞻基前去探视 , 朱高煦故意将他绊倒 。 朱瞻基彻底怒了 , 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罩住 , 又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 , 最终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