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中国门店数量首超日本真相是什么?优衣库中国门店数量首超日本时间过程详解( 三 )


于是 , 优衣库的目标市场 , 定位成了无年龄差异、无性别差异、无身份地位差异的市场 。 然而 , 这样一种大众化的定位 , 因为价格便宜 , 就注定了一开始商品的质量不会太好 。
优衣库中国门店数量首超日本真相是什么?优衣库中国门店数量首超日本时间过程详解
文章图片

柳井正
“便宜没好货”似乎早已成了一个公认的死理 。 但柳井正不服气 , 誓要打破魔咒 。 那么 , 究竟怎么才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服装呢?其实很简单 , 只要派专人在生产现场进行严格的跟踪管理 , 实现公司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监控 , 品质自然就能够得到保证 。
为了全面提升优衣库的产品质量 , 1995年 , 柳井正在全国性的报纸和周刊杂志上 , 刊登了一则“大家来找茬”的有奖广告 , 用100万日元征集对优衣库的不满意见 。 柳井正认为 , 与其从咨询公司那里间接获取评价 , 还不如直接听听消费者的声音 。
果然 , 很多市民热情高涨 , 纷纷开骂 , 柳井正从中汲取了不少宝贵的市场讯息 。
后来 , 优衣库搞了个新政策:消费者购买衣服后 , 可三个月内无理由退换货 。 这个做法看起来是给自己找麻烦 , 但其实优衣库恰恰从退换货中 , 了解了顾客对商品的意见 。 柳井正知道 , 衣服被退回来了不可怕 , 可怕的是衣服退不回来 , 顾客永远也不会再来 。
3.屡战屡败 , 优衣库的新事业几乎全军覆没
1994年4月 , 优衣库直营店数量超过了原来的“百家店”计划 , 达到了109家 。 1999年2月 , 优衣库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
看起来 , 优衣库的发展简直是顺风顺水 , 有如神助 。 难道柳井正从来没有经历过失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创始人柳井正
当时 , 优衣库在美国纽约成立了一家名为“印象纽约”的子公司 。 柳井正原本盘算的好好的 , 从纽约引进的“洋风格” , 肯定能在日本刮起一股时尚旋风 。 没想到 , 遭遇了全军覆没的惨剧 。
1996年 , 优衣库收购了东京一家专门从事童装企划的VM公司后 , 便一直身陷法律纠纷 , 最后不得不关闭了VM公司的所有店铺 。
还有 , 柳井正还开创了一个专卖运动服的品牌“SPOQLO” , 和一个专卖家庭休闲装的品牌“FAMIQLO” , 同样也夭折了 。
就这样 , 直到1998年东京原宿店开张为止 , 优衣库的新事业大多以失败告终 。
4.摇粒绒衫“卖疯了” , 原宿开店成为优衣库的分水岭
原宿是日本的时尚中心 , 租金也贵 , 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优衣库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产品 。 只有聚焦某一件最受关注的商品 , 才有可能吸引到消费者的眼球 。
柳井正把目光锁定在了“摇粒绒”上 。 一件摇粒绒衫通常会卖到1万日元以上 , 属于高端消费品 。 那么 , 有没有可能把它从高高在上的价位上拉下来呢?
优衣库总部和中国加工企业开始着手共同研究这个课题 , 最终形成了一条横跨三国的生产线:从日本买原料 , 在印度尼西亚纺成丝 , 然后在中国进行染色缝制 。 这么一来 , 很快就大批量生产了数百万件摇粒绒衫 , “低价格高品质”的目标终于得以实现 。
很快 , 原宿开店的主打广告语也出来了“优衣库的摇粒绒衫 , 1900日元” 。 1998年11月28日 , 优衣库原宿店开张 , 顾客抢购摇粒绒衫 , 简直卖疯了!优衣库品牌在全日本一炮而红 , 真正成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
5.“尽早失败”是优衣库的“制胜密码”
优衣库的摇粒绒衫 , 1998年卖了200万件 , 1999年卖了850万件 , 而2000年的秋冬季 , 竟然卖了2600万件 , 这是优衣库上上下下 , 谁都没有预料到的巨大胜利 。
摇粒绒的成功推广 , 优衣库一下子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企业 , 柳井正决定向国际市场进军 , 到英国去开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