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吴国盛:中美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10-09 08:10 查看源网址这么多年来 , 美国科技实力为何能引领全球?中美之间 , 最根本的差距在哪里?是什么阻碍了中国...清华教授吴国盛:中美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口述:吴国盛(清华教授、知名学者) 采访:夏昆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玻耳喵(ID:miaolymiao)政经圈导语:这么多年来 , 美国科技实力为何能引领全球?中美之间 , 最根本的差距在哪里?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的科技创新?政府、教育、科学界以及全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变?以下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的观点 。 在当下的大转折时期 , 他的观点犀利而又警醒 。01中美之间真正的差距是什么?对于中美两国的科技实力 , 我认为国人应该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 , 是一个立体架构 , 包含着三方面:1、基础研究 。2、应用研究 。3、面向市场的开发研究 。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 , 也是由这三个方面所决定的 。 但凡有一项存在短板 , 那么它的科技实力就是偏颇的 。清华教授吴国盛:中美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二十世纪三个伟大的发现 , 无线电、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什么都出现在美国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基础、应用以及开发研究都非常强大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 在基础研究方面 , 美国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并不惜重金投入 。 二战后 , 美国创办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FS) , 为其基础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为什么美国这么重视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决定了它在原创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 , 决定了它能诞生多少原始创新 , 当“原始创新”不断滚雪球壮大 , 后面的应用和开发研究也会随之壮大 。 如此一来 , 美国的科技实力自然会日益增长 。而中国的短板 , 恰恰就在于对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们的文化中 , 缺少对科学、真理和创造的支持 。 整个近代史和现代化转型中 , 我们所强调的科学 , 很少单纯地是为了追求真理、展现个人创造力、好奇宇宙的奥秘 , 大部分强调的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振兴中华、为了一些文化诉求 。 这就导致我们更多的会从一种功利角度、实用角度来看待科学 。在一些人看来 , 你搞科学 , 要么像陈景润一样为国争光 , 要么像钱学森一样保家卫国 , 要么像袁隆平一样解决吃饭 , 什么效果都没有 , 那还能叫科学?所以 , 我们的科技创新 , 从骨子里就包含着“应用性目的” 。这几年科技领域的创新尤其如此:像国家看准的 , 以国家财力为支撑的 , 集中力量办起来的工程 , 它们的发展都是比较明显的 , 比如我们的高铁、航空航天 。 但如果缺少了基础研究的部分 , 我们更多的还是偏向于一些追赶型的科技创新 , 也就是在别人已有的技术基础之上做一些局部突破 , 反正目标在那 , 不惜代价 , 举国之力 , 大概怎么都能取得一些成绩 。可真正的原始创新是需要想象力的 , 基础研究薄弱 , 我们的原创能力就始终上不来 , 就好比别人是从头做起 , 而你只能拿过来做一些局部上的改进 , 但这是暂时的、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 , 在国家一开始的阶段 , 我们需要这种模仿、这种迭代 , 需要这种“从1到100”的创新 。 但是今天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 , 我们更需要的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 。 这才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根本 。所以 , 我认为我们与美国的科技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 唯有从根本上扭转我们对科学、对基础研究、对创造性文化的看法 , 才能真正缩小二者之间的科技差距 。 当然 , 这个路途很可能道阻且长 。清华教授吴国盛:中美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02三个因素 , 掣肘了中国的创新能力从长远来看 , 中华民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 就必须培育起我们的科学文化 。在中国文化里 , 很容易把科学和技术相等同 。 其实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技术其实是一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事情 。 而科学则是含有创造性的 , 最终是根植于人性自由的维度 , 没有自由发展的个性 , 没有自由的空间 , 创新和创造就是无本之木 , 无源之水 。这需要教育界、科学家们 , 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而其中至少存在三大问题 , 我觉得也必要和大家阐释清楚 。教育方面首先是教育方面 , 在科学文化的培养上 , 主要有3大症结:1)当下的教育 , 与创新、创造的思维模式要求相悖 。 目前这种死记硬背、单纯记忆和服从型的教育方式需要加快改革 , 郑也夫老师有一句话我觉得讲得特别好 , 他说:“拉磨一年 , 终生无缘千里马 。 ”千里马必须在自由辽阔的境地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而拉磨的那些驴、骡子从事的是比较单纯的简单劳动 , 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有这样一种可怕的趋势 , 力图把孩子们都变成骡子、驴 , 不让他们成为千里马 。郑老师还有一个预言 , 他说:“凡是在中国接受过初等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生 , 将来都不可能成为原创性的科学家 。 ”尽管这个说法可能有些惊悚 , 但背后折射的问题 , 我认为是非常严重的 。 我们的教育思想中如果不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少年儿童的个性 , 那么中国的科技创新就是没有根基的 。 就像我们开玩笑说 , 从小到大都是让他听话 , 循规蹈矩 , 读到博士了突然让他创新 , 他能创新什么 , 又怎么去创新?2)不能把学校当作“官场”来办 。 现在 , 我们的书记和校长中 , 有很多人按照官场那一套系统来办学校 , 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学校应该和文化机构一样 , 有一套自己的运作逻辑 , 但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把文化机构当“官场”来办 , 比如校长一般都会有任期 , 但校长为什么要有任期的限制呢?校长是一个特有的文化职业 , 一个好校长可以干一辈子 , 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把教育理念持续地贯彻在学校的经营建设之中 。 如果把校长当作科级干部、处级干部 , 像训练官员一样不断地让他调岗、轮岗 , 学校怎么可能办得好 , 办得再好也不过就是一个进行流水线生产的工厂 。3)教师的思想不够开放、明朗 。 说实话 , 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比较难的 。 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中 , 有很多人就是在僵化、守旧的教育思想下培养出来的 。 尽管社会上一直在呼吁 , 但具体执行的还是这些老师 , 他们如果不从自身改变 , 这件事就会一直很难 。现在高教领域向先进教育理念看齐做得还是不错的 , 但初等教育还是比较封闭 , 死角特别多 , 像最近暴露出来的体罚、儿童自杀等事件 , 就反映出了我们初等教育的问题 ,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科学家共同体方面科学家共同体要呼吁科学文化 ,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迹象 , 就是我们的科学家共同体内部也慢慢养成了准官僚化的配置 。 比如院士成了学术资源的主要提供和接受方 , 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焦点 。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院士手上的钱用不完 , 天天想着怎么花钱 , 而年轻的科学家找不到钱 , 没有钱可用 , 共同体内部需要一些机制来变革 。当然 , 国家这几年也在做出改变 , 像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这个机构做得就不错 , 它有一整套匿名评审机制和同行评价制度 。 国家应鼓励这样的自我调整 , 而不应该不闻不问 , 甚至是打压 , 总之 , 科学家共同体内部要形成一个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 。社会层面社会上要对科学有正确的认识 , 这个认识会在某种意义上渗透在教育和科学家共同体里 。 我认为社会上要有一种正确的风气 , 不要一窝蜂 , 好像重视一个科学家 , 某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就要有重大的突破 , 如果科学家失败了 , 就觉得这个人有问题或者怎么样 。过去我们一谈创新 , 就强调要面向市场、面向科学前沿 , 而一个好的科学文化还要面向全民 , 要让全体公民有科学意识 , 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对创新的容错和鼓励氛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