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爆冷|诺贝尔和平奖爆冷!颁给谁都洗不掉它身上的历史污渍( 三 )

3
1895年,诺贝尔先生在去世一年前立下遗嘱,要每年将自己财产的所得利息奖励给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五位个人 。
其中关于和平奖的获奖者,遗嘱是这样形容的:
“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规军队以及为组织和宣传和平会议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
截至2019年,诺贝尔和平奖共授予了107位个人和24个组织 。其中不乏涉及人道援助、反战与和平谈判的人士或团体 。诺贝尔和平奖并不总是这样充满争议 。
然而在一个多世纪之后,和平奖的偏幅似乎正在越来越远离初心 。

诺贝尔和平奖爆冷|诺贝尔和平奖爆冷!颁给谁都洗不掉它身上的历史污渍
文章图片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和平奖开始越来越偏爱“人权人士”——判断的标准当然是西方社会的利益,却与“和平”渐行渐远 。
政治——而非和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
以至于连《纽约时报》也在2013年毫不客气地批评和平奖说,倘若(诺委会)再做出一次意在政治的决定,《牛津当代世界历史辞典》恐怕就该反思其中对评奖方的评价了 。
“人权”与“和平”到底是什么关系,诺委会从未给出过清楚的解释 。
然而我们看到的事实往往是,选出有巨大争议的获奖者后,其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鼓励了分裂与动荡 。
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市井主义的各种算计很深地渗透着和平奖 。诺委会的一些人显然认为,这个奖能够在西方世界得到推动,最根本的还是它善于左顾右盼,懂得要取悦西方世界的领导力量,尤其是服务于西方领导力量当权派的意志 。
于是它的政治味道才会越来越浓 。
今年的奖项颁给世界粮食计划署,很多人感到意外,转念又觉得实至名归 。
这样的反应其实恰恰说明,诺贝尔和平奖此前真的走太远了 。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