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包工头走上转型之路 专家:有助于形成专业的建筑工人市场

  【建筑市场劳务用工调查④】被禁后 包工头走上转型之路

  阅读提示

  建筑领域曾因包工头的存在而出现随意用工、管理混乱等问题 。 2005年原建设部提出禁止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 , 此后出台的不少政策都剑指这一不规范的劳务用工形式 。 为何要杜绝包工头用工形式?被取消后 , 包工头如何实现转型?这对于保障农民工权益、规范建筑市场劳务用工又有何积极影响?

  10月8日 , 长假最后一天 , 张均迫不及待地到他熟悉的几家劳务公司找活儿干 。 自从伤好了之后 , 他不再做包工头 , 而是踏踏实实找工作挣钱 。

  此前 , 张均带人到工地干活儿时摔伤 , 并将工程发包方和承建单位告上法院 。 法院判决书下来的时候 , 他才明白 , 自己本就是没有经营资质、违法揽活的包工头 , 既不能要求发包方赔偿 , 也不能要求承建单位赔偿 。

  在我国建筑劳务市场上 , 像张均一样的包工头 , 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 他们一边连结着亟须工人的施工企业 , 一边攥着寻找生计的工人队伍 , 成为施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 然而不少包工头随意用工、管理混乱 , 引发了建筑市场劳务用工的乱象 。 2005年 , 原建设部就提出3年内“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基本被禁止” , 此后 , 多项政策出台 , 让包工头用工形式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 , 建筑劳务市场也日趋规范 。

  政策收紧 , 包工头被禁

  包工头 , 顾名思义 , 把工作包揽过来 , 招人作业 , 自己当头 。 这一群体的出现与我国建筑等工程行业的市场化及改革密切相关 。 计划经济时期 , 建筑工人隶属于施工企业 ,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改制的过程中 , 施工企业里部分职工“下海” , 雇佣农村劳动力 , 与原企业合作 , 成为包工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 , 催生出一批带着老乡外出打工的带工师傅 。

  “包工头用工形式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 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范围说 , 除了对建筑行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有负面影响外 , 最重要的是对工人的权益保障存在重大缺陷 。 “一是包工头与工人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 , 使得大量建筑工人被排除在劳动法的保护之外 , 并且由于层层转包 , 导致工人遭遇工伤、欠薪等权益侵害后 , 难以确定用工方 , 求告无主;二是由于工程行业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 , 对包工头存在监管空白 , 导致了层层盘剥以及建筑施工市场的混乱 。 ”

  为此 , 早在2005年8月 , 原建设部就提出3年内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基本被禁止 。 此后 , 多项政策出台 。 2019年3月实施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今年5月实施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举措 , 均被认为是从各方面限制包工头的强有力举措 。

  “在规范建筑劳务市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过程中 , 禁止包工头用工形式一直是政策和立法发展的方向 。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峰说 。

  前路漫漫 , 面临转型

  “都给你治了 , 还想怎样?”建筑工人周小川在打电话给包工头索要工伤待遇时 , 对方说 。 2017年5月 , 他在外墙维修作业施工中从6米高的平台上摔下 , 造成左腿小腿骨折、左手多处手骨骨折 , 医疗费花了23万元 。 包工头为他缴纳的意外伤害险赔付了5万元 , 包工头卖车垫付了18万元 。 可是从那之后周小川便提不了重物 , 走路一瘸一拐 , 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 而他本可以享有的伤残津贴 , 包工头因赔付不起而跑路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