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微不入,有美毕臻

|无微不入,有美毕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俞时逢制作的中秋小摆设陈列在温州市非遗馆中 。
唐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说:“月可玩 。玩月 , 古也 。”一个“玩”字 , 见人见精神 。文人雅士以诗词歌赋“玩月” , 而民间“玩月” , “中秋小摆设”堪称极致 。那几百件的小玩意 , 一溜地摆开 , 微观世界 , 见民间奇技 。
中秋小摆设是温州中秋节一项特殊风俗 , 是一套“文昌”和“关圣”宫殿微缩模型 , 有“文武双全”的寓意 。前有台门 , 后有花园 。容纳灯彩、旌旗、兵器、桌椅、茶几、神像、屏风、轿子、锣鼓、八仙桌、小博物和琴棋书画等物件 。不过每件都微缩至0.5寸到5寸不等 , 达300件之多 , 或雕或镂 , 或锡或铜 , 或绸或缎 , 融合了绸塑、泥塑、木雕、石刻、刺绣、纸扎、镶嵌、铜锡铸造等民间技艺 。
温州的中秋小摆设风俗 , 清晚期极盛 。瑞安文士张棡在《杜隐园日记》里记录了他在光绪廿六年(1900)的中秋节 , 两次到城区观看小摆设的经历:
闰八月十四日 , 未刻 , 同周仲明、张衡甫外出游玩 , 闻五马街施祥兴中小摆设甚佳 , 因往观之 。见其陈设约十余桌 , 上布五色幕彩额 , 珠灯、明角、洋球齐悬 , 中供文武帝二尊 , 一切旗帜街牌 , 文武执事 , 磁玉古玩 , 陈设俱全 。神座后隔以玻璃屏 。又设小弹唱丝竹一桌 , 上列小榻床一张 , 旁列小交椅四座 , 桌垫椅披均大红缎 , 洒金榻床后则陈大锦屏十二粒 , 是红木雕成 , 上绘山水 。第一张桌 , 头门设高脚牌四副 , 门内左首有小桌一张 , 上设鼓吹各器具 , 神亭、神轿排列左右 , 均雕镌精致 。亦可谓无微不入 , 有美毕臻焉 。
【|无微不入,有美毕臻】闰八月十五日 , 是夜月色颇明 , ……先至五马街施祥兴中看小摆设 。是处人多不得进 , 转至鼓楼下城守前新福兴锡店中看小摆设 。是处游人亦多 。余与颂琳、仲明挤入观之 。……闻此家摆设 , 系本年新制 , 约费洋四五百元 。盖有意与施祥兴摆设争奇角胜 , 故此处之新鲜 , 阅者无不啧啧叹赏也 。
今天我们看这些文字还是如临其境 , 中秋小摆设的精美让人赏心悦目 。在张棡的文字中 , 我们也不免发现置办小摆设的一般是富裕人家和一些商店 , 而商家之间互相攀比 , 暗暗较劲 , 使得小摆设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巧 。
清时 , 温州城里置办小摆设的著名店家有大同巷的陈启兴银店、鼓楼下的新福兴铜锡店、五马街的施祥兴锡店、康乐坊的朱长兴记和禅街的庆星楼彩轿店 。这些商家都是靠手艺吃饭 , 乘着中秋佳节 , 置办寓意吉祥的小摆设是为了聚人气、展实力 , 为自己的商号作宣传 , 久而久之 , 成了一个地方的风俗 。
在张棡的记录中 , 还出现了“洋球” , 这显然是舶来品 。温州中秋小摆设的流行 , 侧面反映了当时温州经济社会的状况 。清晚期 , 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 , 各路商人云集 。随着人口流动频繁 , 这些小玩意带进来走出去再正常不过 。比如 , 博古架上摆放的玉瓶、青花梅瓶、玉如意之类 , 就是外来工艺 。中秋小摆设 , 从某种程度上讲 , 是集四海民间工艺于一堂 。独特的是 , 温州人是借中秋团圆佳节 , 把这些小玩意以场景的形式铺排开来 , 各就各位 , 各有说辞 , 寓意吉祥 , 看精巧的同时 , 也看一种古制礼仪 。
清朝瘦梅有《温州月令竹枝词》——“家家望乡度中秋 , 玉堂里巷人似流 。为赏银楼小摆设 , 玲珑细致口碑留” 。中秋小摆设的意韵尽在此中了 。
温州的中秋小摆设在20世纪70年代失传 。到了20世纪80年代 , 禅街“庆星楼彩轿店”的后人俞时逢花了3年的时间 , 凭着自己的记忆 , 精心制作了一套小摆设 , 达300多件 , 使这一古老的民间风俗得以重现光彩 。2001年 , 俞时逢过世后 , 女儿俞艳萍传承了中秋小摆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