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舞蹈、集体狂欢”:宗教改革对英格兰娱乐活动有何影响?

引言
欧洲中世纪 , 作为基督教管控下的国家 , 英格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明显的基督教文化主题 , 这一点在英格兰民众的生活娱乐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
而在宗教改革之后 , 英格兰民众的娱乐活动开始了去宗教化的进程 , 人们在失去宗教思想的钳制后肆意狂欢 , 但是持续数百年之久的基督教义又在隐隐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 在二者的双重作用下 , 英格兰娱乐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
在宗教改革与基督教义双重作用下 , 英格兰娱乐活动规范盛大 , 为了矫正舞蹈的正派地位 , 引用《圣经》和古典文学作品中跳舞的先例 。 除此之外音乐、体育也是受到民众普遍欢迎的休闲活动方式
受到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 人文主义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 , 识字率上升 , 文娱活动的种类不断扩充与改进;而随着国家对人们体魄的重视 , 这一时期的体育休闲娱乐比之以前更加规范 , 更加盛大 。
舞蹈和音乐是十六世纪英国人社交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 因此 , 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 不论你是贫穷是富有 , 是男是女 , 如果你想拥有良好的社交生活 , 你必须学会跳舞 , 因为大多数社交场合都有跳舞的环节 。
“高歌、舞蹈、集体狂欢”:宗教改革对英格兰娱乐活动有何影响?
文章图片
基督教余威的影响下 , 舞蹈与身体的接触被认为是鼓动人心的不道德行为 。 这种态度导致舞蹈学校 , 特别是伦敦舞蹈学校受到攻击 。 尽管1547年制度有所改变 , 允许学校在经过授权的情况下运作 , 但效果显然并不明显 。 直到1553年一部法令的颁布才给予其清白 。
为了捍卫舞蹈的地位 , 当时人引用《圣经》和古典文学作品中跳舞的先例 , 以此来表明跳舞是一项正规的娱乐活动 。 托马斯·埃利奥特爵士在《统治者》中极力捍卫年轻贵族的舞蹈教学 。 他坚持新柏拉图主义理论 , 认为:
“舞蹈和谐的动作暗示着星星的运动轨迹”
音乐也是一种受到民众普遍欢迎的休闲活动方式 , 但对音乐的态度却相当复杂 , 尤其是上层社会 。 卡斯蒂谬内强调 , 一个绅士应该具有音乐技巧 , 但朝臣应该将音乐当作一种消遣 。
托马斯·埃利奥特爵士虽然称赞音乐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 但认为绅士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在音乐上 。 他认为良好的文化素养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 , 但是成为一个表演者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
尽管对于音乐存在不同的意见 , 但是在宫廷的引领作用下 , 16世纪后期英国人对音乐的兴趣明显增加 。
“高歌、舞蹈、集体狂欢”:宗教改革对英格兰娱乐活动有何影响?
文章图片
宗教改革后的君主们都热爱音乐 , 在音乐方面做出很大努力 , 使音乐在英格兰时髦起来 。 外国游学是当时富有年轻人的一种受教育的方式 , 这就导致更多的人可以直接接触外国音乐的流行趋势 , 特别是意大利 。 大量的音乐书籍的进口 , 使得音乐被更多人所了解 。
从中世纪开始 , 星期天的下午就是传统意义上进行娱乐活动的时候 。 其中最受精英阶层欢迎的娱乐活动便是射箭 。 其实由于火药的出现 , 这项活动从15世纪开始衰落 , 为了锻炼民众的体魄以及复兴衰微的射箭文化 , 英格兰国王开始颁布法令强制学习箭义 , 比如:
亨利八世规定除神职人员和法官外 , 所有60岁以下的男子都应练习使用长弓 。 年龄在7-17岁之间的男孩至少应该拥有一张弓和两支箭 , 由父亲或监护人提供 , 并教导他们使用 。 17岁以上的男子应该拥有一张弓和四支箭 , 否则他将面临长期的罚款处罚 。
熟练地使用长弓需要多年的训练 。 一般来说 , 男孩从骨骼开始发育时跟随父亲开始训练 , 而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射箭训练可以保持肌肉 , 磨练技术 , 以便做好保卫国家、为国王而战的准备 。
除了传统体育文艺的复兴 , 大量新型体育活动得到发展 , 如球类活动 , 这其中以网球的发展最甚 。 亨利八世年轻时喜爱的午后消遣活动是网球 , 亨利七世亦如此 , 他甚至在宫廷内建造网球场 , 雇佣专业运动员教导亨利八世 。
“高歌、舞蹈、集体狂欢”:宗教改革对英格兰娱乐活动有何影响?
文章图片
网球运动的资金消费很大 。 1567年10月 , 乔治·科利马尔进口了一万两千个网球 , 不足一月这些网球就被消耗殆尽 。 但是这种昂贵的休闲方式并没有抵挡住平民对其的喜爱 , 大量市民和农民加入了网球运动中 , 只不过他们所用的球为造价更便宜的木球 。
总之 , 这一时期的休闲娱乐活动既延续了中世纪宗教的内容 , 又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产生了特有的新变化 , 而这些娱乐活动的变化也体现了宗教改革后英格兰王国的时代精神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倡导人文主义 , 鼓励人们参与休闲娱乐活动 , 享受生活 。 不同阶层盛行的舞蹈音乐多有差异 , 英格兰娱乐活动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与森严的阶级性 , 但集体狂欢和庆典是社会全体成员都会参加的活动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带来的影响之一是规范了人们的生活举止 , 使得人们抛弃中世纪的粗鲁行为 , 转而追求近代更文明的行为方式 。 人文主义者编写了许多关于社交礼仪和规范的书籍 , 这些书籍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上流社会的流行使得娱乐活动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
中世纪基督教鼓吹“原罪说” , 认为人生来就带有罪恶 , 要绝情去欲 , 通过苦修为自己赎罪 。 对于信徒而言 , 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男女爱情生活享受都被认为是罪恶的 。 而人文主义反对这一观点 , 他们强调追求现实生活 , 也鼓励人们参与休闲娱乐活动 , 享受生活 。
“高歌、舞蹈、集体狂欢”:宗教改革对英格兰娱乐活动有何影响?
文章图片
莎士比亚的诗歌和戏剧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 反对基督教对人性的禁锢 , 追求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传统 , 肯定人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 其中 , 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描写了爱神维纳斯追求阿都尼斯的故事 , 显示了女性之爱的不可抗拒 , 但又不过于粗俗 。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戏剧创作的集大成者 , 他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 以历史剧为例 , 《查理三世》、《亨利四世》等对一系列正、反面君主的描述 , 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暴政、拥护中央集权的思想 , 这些理念符合人文主义者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 。
虽然前文提及市民和农民能够与国王一样参加网球活动 , 但是在数百年基督教等级制度的影响下 , 英格兰社会还是有着严格的阶级性 。
“高歌、舞蹈、集体狂欢”:宗教改革对英格兰娱乐活动有何影响?
文章图片
这一特性表现在社会各阶层休闲娱乐活动上的分化比较明显 。 以音乐为例 , 上层贵族和普通民众的音乐喜好不同 , 演奏音乐使用的乐器也不同 。 贵族偏爱优雅的乐器 , 如鲁特琴、小键琴等 , 下层民众多用小号、风笛演奏音乐 , 一般只是简单的曲子和民谣 。
贵族还会邀请音乐家至家中演奏音乐 , 而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在普通民众身上 。 舞蹈也表现出了这方面的不同 。 皇室和贵族学习的舞蹈通常是从意大利、西班牙或法国引进的 。 这些舞蹈形式多样 , 从充满活力的加亚尔德到优雅庄重的帕凡舞 。
下层社会的舞蹈主要是莫里斯舞或布朗莱舞等乡村舞蹈 , 相比宫廷舞蹈 , 其舞步简单 , 节奏欢快 , 更适合下层民众的品味 。
集体狂欢和庆典是社会全体成员都会参加的活动 , 但是部分项目如击剑、马上比武等娱乐活动仍只限贵族享受 , 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 在宗教改革与基督教义作用下的英格兰娱乐活动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与森严的阶级性 。
传统节日庆典成为英国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 , 多个节日的定期举行 , 生动地展示了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英格兰民众的日常生活 , 宗教改革过程中也会依据改革内容调整节日性质与内容
在英国的休闲娱乐活动中 , 传统的节日活动和庆典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传统节日娱乐是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宗教改革前 , 一年中的宗教节日加在一起总共有100多天 , 节日庆典活动总是与民族的休闲娱乐联系在一起 , 而宗教改革不可避免地变革了这些节日 。
基督圣体节在圣三一主日后的星期四庆祝 , 即复活节后第八个星期天 。 圣体节尤其在城市里受到人们的欢迎 。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于1317年宣布节日成立 , 以提醒基督徒圣餐仪式的圣洁性质 。 宗教改革时新教改革者强烈反对圣餐仪式的神圣含义 , 这一活动渐渐被废止 。
“高歌、舞蹈、集体狂欢”:宗教改革对英格兰娱乐活动有何影响?
文章图片
圣烛节一个重要的宗教节日 , 在每年的2月2日举行 。 这个节日标志着基督诞生之后玛丽在仪式上的净化 , 但对于都铎时期的英国人而言 , 更重要的是把它看作春天的正式开始 。
烛节的教会仪式 , 顾名思义 , 需要所有的堂区居民手拿蜡烛围绕教区游行 , 这些蜡烛由牧师施加祝福并点燃 。 蜡烛代表着基督的形象 , 但是它也不可避免的被赋予某种特殊的含义 , 他们相信 , 女巫把圣烛上的蜡倒进其憎恨之人的脚印里 , 会导致对方的脚腐烂 。
有关圣烛节的迷信导致该节日成为宗教改革者的目标之一 , 他们并不热衷于参加与圣烛节有密切联系的庆祝活动 。 而都铎王朝的君主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 亨利八世于1539年宣誓保护蜡烛 , 他强调:祝福蜡烛不应该被视为具有其他神奇力量的存在 。
然而这种特意的强调并没有多少意义 。 关于蜡烛的特殊寓意仍然存在 , 人们在特殊时刻仍会点燃蜡烛 , 如风暴、疾病或死亡来临时 。 信奉新教的萨默塞特公爵在1548年废除了这个节日 , 玛丽时期再次恢复圣烛节庆典 , 于1559年被伊丽莎白禁止 。
圣诞节作为基督教世界重大的宗教节日 , 也是都铎时期英格兰人热烈庆祝的节日 , 但是由于都铎君主宗教改革的进行 , 一些相关的宗教性质的庆祝活动在这一时期逐渐被废除 。
圣诞节期间的童子主教习俗是一种备受欢迎的宗教习俗 , 很多教区的教堂都在实行 。 童子主教成为一种为人普遍接受的习俗 , 直到亨利八世在1541年将其禁止 。 玛丽时期得到短暂恢复 , 但在伊丽莎白执政后 , 这种教会活动再次消失 。
宗教改革确实对都铎王朝的节日活动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 , 但不能就此认为宗教改革将节日中的宗教仪式全部摧毁 。 一方面 , 仪式庆典不只随着君主权利的更迭而变化 。 只要维持好秩序 , 伊丽莎白的枢密院也不会反对像莫里斯舞蹈这样的传统消遣方式 。
另一方面 , 即使是在宗教改革的时期 , 新的节日活动仍在出现 。 如为庆祝伊丽莎白于11月17日登上王位而举行的加冕日活动 。 这一天原本是庆祝圣休日的盛宴 , 所以偏爱古老节日的人也可以在这一天自由地庆祝 。
16世纪宗教节日的激烈变化 , 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 生动地展示了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英格兰民众的日常生活 , 这种变化也显示了16世纪君主权力之大 , 能够如此全面地、彻底地改变都铎时期的仪式和节日 。
结语
一种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不是轻易就能抹除的 , 更何况是像基督教文化这种在欧洲大陆植根了数百年之久的思想 。 宗教改革虽然对英格兰民众的休闲活动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 但是植根已久的基督教思想却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历史文献:
《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
【“高歌、舞蹈、集体狂欢”:宗教改革对英格兰娱乐活动有何影响?】《维纳斯与阿都尼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