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潜伏》导演16年前拍了部犯罪剧,8.9高分,改名才允许播出( 二 )


剧里还有一大帮现如今的“老戏骨” , 当年的小年轻:王志飞、林熙越、董勇、曾黎、车晓、杜源、祖峰……虽然年轻时候的他们还略显稚嫩 , 但他们当时的演技也是相当的可圈可点 。
最重要的是 , 它的导演兼编剧是大名鼎鼎的姜伟 。
那个给无数人的童年带来心理阴影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就出自他手 , 而且 , 在《沉默的证人》后 , 他还创造了一部至今无可匹敌的谍战剧 , 《潜伏》 。
他当初选择创作《沉默的证人》 , 是因为2001年时在央视看到了一起连环杀人案的新闻 , 后来又看到美国经典电影《七宗罪》 , 深受启发 , 决定以案情推理为重点创作一部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电视剧 。
于是 , 就有了《沉默的证人》 。
剧中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云港市 , 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点兵山1号案”开始 , 原本只是一桩普通的谋杀案 , 却发现在点兵山深处还掩埋着其他尸骨 。 法医鉴定后发现 , 这是历时十年、手法单一的连续杀人案 , 被害者均是自甘堕落的女大学生 。
年轻警察周马在老刑警刘宝生的指导下 , 开始向犯罪心理学家陈俊威请教 , 学习运用犯罪心理学寻找真凶 , 并根据线索逐渐把目标锁定在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受过高等教育的石隐身上 。
石隐对他的罪行供认不讳 , 却在证词上存在着许多漏洞 , 周马继续寻找真相 , 却发现陈俊威的嫌疑越来越大 , 他利用陈俊威教给他的犯罪心理学知识 , 开始了“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
故事多重反转 , 可谓是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
但最吸引人的还是作为观众跟随着剧中的主人公 , 根据线索一点点的推理过程 , 以及到最后警察和真凶彼此心知肚明却毫无证据、在审讯时里没有刀枪棍棒却火花四射的心理博弈 。
持之以恒寻求真相的周马 , 从完全忽视犯罪心理 , 到最后依据犯罪心理将凶手捉拿归案 , 是他的成长 。
剧中他的存在 , 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社会派推理 。
他不是剧中推理的工具利用线索逐步走进真相 , 而是处于现代社会里 , 利用他对破案的不成熟、想法的不全面和他性格的执着 , 这样一个优缺点共存的立体的人物形象 , 来逐渐完成案件的推理 , 他是鲜活的 。
《沉默的证人》里 , 跟他一样鲜活、成为构建这个谜题故事的角色 , 还有很多 。
陈俊威 , 学识渊博、冷静睿智 , 高智商犯罪人员 。 他可能没有原型 , 没有现实里过多的阴暗面 , 但他来自社会 , 是社会现实中无数人格的缩影 , 你在他的身上可能看到了无数人的影子 。
他看似光鲜靓丽的人生 , 却曾亲眼目睹母亲因偷情在众人面前去世、父亲则因抑郁症过世——不幸的童年 , 造就了他悲惨的一生 。
那些可怕又奇特的经历 , 让他变得细腻又敏感 , 从而成为了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手把手教给警察如何利用犯罪心理破案 , 但同时 , 他又是一个双面人——
一个作恶多端的连环杀人犯 , 闻之便令人嗟叹 。
从陈俊威就可以看到 , 剧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 以及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 。
正因如此 , 才是不得不推荐它的理由——这部剧简直就是国产犯罪剧里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有无数观众为此折服 。
原本的国产犯罪片的套路在于“犯罪现场→犯罪证据→找到犯罪” , 就像《重案六组》系列;但《沉默的证人》却直接打破了这样的模式 , 改为“犯罪现场→现场推理→寻找推理证据→拟定罪犯→攻破罪犯心理→找到犯罪证据” , 对国内这一题材的影视作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创新 。
这也是《沉默的证人》所带给我们的新鲜感 , 也正是这样一点巧妙的改变 , 让它赋予了此类影视作品新的意义 , 也在某种意义上对此类题材进行了推进 , 多年后也催化出了如今《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优秀国产悬疑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