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攻势必须继续向前推进,希特勒:为了包围莫斯科( 二 )


【战争事典|攻势必须继续向前推进,希特勒:为了包围莫斯科】不过 , 在10月中旬时候 , 中央集团军群的处境还算不上危险 。 第一阶段的作战取得了圆满胜利 , 而且消灭包围圈中的苏军也没什么难度可言 。 10月10日 , 冯·博克在视察第87步兵师的时候 , 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乐观的描述 。 当时第87步兵师正在忙着收紧维亚济马以西的包围圈 , 他们已经基本和苏军脱离了接触 , 这代表着此处只有少数敌人还在进行软弱无力的抵抗 。 据师长估算 , 负责封闭包围圈的德军部队已经抓获了超过20万名战俘 。
因此 , 在短时间内 , 冯·博克并不用过度担忧包围圈里的苏军 。 10月11日早上 , 陆军最高统帅部询问博克对下一步的行动如何打算 。 他坐下来写了一封建议书 , 但还没等写完就接到了陆军最高统帅部的直接命令 , 让他去占领加里宁(此为特维尔市在1931—1990年间的名称) 。 这个命令让他感到费解—向加里宁进行穿插 , 就意味着偏离了向莫斯科进攻的大方向 。 应当承认的是 , 加里宁以前是莫斯科在上伏尔加河地区商业方面的有力对手 , 但进入20世纪以后 , 加里宁就无法再和它南面的那座大城市相提并论了 。 加里宁有大约25万人口 , 是一个重要的内陆港口城市 , 在郊区还建有很多工厂 。 加里宁的中心城区在被18世纪的大火烧毁之后 , 又按照统一规划进行了重建 。 1941年10月时 , 这座城市的战备情况很差 , 还没有能力顶住德军的突击 。
柏林的决策者们把加里宁定为进攻方向 , 其背后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来自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可以在加里宁西北方向地区会师 , 从而切断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之间的铁路线 。 不过值得争议的是 , 这么一条铁路对于现在正处于窘境之中的苏联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要 。
此时此刻 , 第3装甲集群是唯一一支可以向加里宁实施进攻的德军部队 , 但它正面临着后勤问题 , 只能派出一部分单位参与进攻 。 这样一来 , 陆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使得冯·博克手中可以用于莫斯科方向的人马就只剩下第4装甲集群和第4集团军两支部队了 。
听到包围圈中的苏军正在大批投降的消息 , 博克元帅感到高兴 。 10月12日时 , 他在日记中写下 , 战俘的数量正在暴增 。 他的幕僚们在密切关注战况 , 两天之后 , 他们判定 , 莫斯科以西的防御已经变得相当脆弱 。 敌人变得软弱无力 , 就说明现在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机 , 这样的危机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出现 。 中央集团军群可以腾出手来继续制定计划 , 冯·博克很不情愿地把占领加里宁也写进了计划里 。 这天傍晚 , 冯·博克和冯·勃劳希契一起讨论了作战计划 , 后者对计划表示赞同 。 10月13日一早 , 冯·博克见到了陆军最高统帅部作战指挥处的处长阿道夫·豪辛格(AdolfHeusinger)上校 , 豪辛格说希特勒决定对莫斯科实施包围 , 包围圈的内圈将不会小于莫斯科外围的环城铁路线 。
战争事典|攻势必须继续向前推进,希特勒:为了包围莫斯科
文章图片
(上图)维亚济马—布良斯克的大溃败是苏联红军在二战中所经历过的最严重的一场灾难
希特勒的命令用不着过多解释——为了包围莫斯科 , 攻势必须继续向前推进 。 命令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 , 就是要对苏联的首都进行包围 , 而不是尽快占领它 。 这并不是希特勒脑袋一热产生的想法 , 而是他从几个月前就开始深思熟虑的最终结果 。
德国的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担心会出现食物短缺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德国就曾经遭受过一段时间的饥荒 。 早在1939年战争爆发的时候 , 德国当局就非常关注人民的吃饭问题 , 这一问题因为英国在海上进行封锁 , 致使德国无法进口肥料而变得更加突出 。
在德国顺利占领波兰、荷兰、丹麦和法国之后 , 大面积的重要农业区落入德国之手 。 但食物供应仍然是一个难题—德国不断地从占领区征调马匹和车辆;肥料继续处于短缺状态;大量人力资源被抽调从事军工生产 , 农业从业人员减少 。 10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战争时期农业产出的下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