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魏延之死:是他自身性格和他所处环境决定的( 二 )


3 。诸葛亮临终前对撤兵的部署方法及原因?
前面已经分析到了诸葛亮对魏延的器重 , 但诸葛亮临终之前 , 对部下却有过这样一番安排:“秋 , 亮病困 , 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 , 令延断后 , 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 , 军使自发 。”不少人就这一点提到了诸葛亮对魏延的不信任 。然而 , 事实上 , 我认为诸葛亮这样做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
先来谈谈诸葛亮为何要让杨仪在他死后统领三军 。其实 , 杨仪此人也并不像不少网友评论的那样一无是处 。他早年投奔刘备的时候 , “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 , 政治得失 , 大悦之 , 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 可见此人还是有不少才能的 , 他和魏延都是优秀的战地指挥官 , 退军的成功几乎必须仰赖其一 。同时都难以和同僚较好的合作 , 不过杨仪会遵照诸葛亮的调度撤军 , 而如果遗命给魏延 , 他一定会抗命继续和魏国交战 。由于蜀军长期以诸葛亮为核心 , 在这个时候和魏军决战 , 某以为战略上是相当愚蠢的行为 。所以诸葛亮明智的选择杨仪指挥这次行动 , 杨也确实不辱使命 。
魏延|魏延之死:是他自身性格和他所处环境决定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次再来说说诸葛亮临终之前的一次战略性的会议 , 史书记载魏延没有参加 。诸葛亮没有让魏延参加的事又被不少人拿出来作为诸葛亮不信任魏延的证据 , 其实不然 。魏延虽然是大将之才 , 但在一定程度上却缺乏大局意识 。倘若魏延听说诸葛亮将大任全权托付杨仪 , 说不定会出于不满而当场翻脸 , 这正是诸葛亮最不愿意看到的 。更何况魏延的前军正和魏军对峙 , 也不便请他前来 。
所以 , 诸葛亮的这次安排也是出于全局考虑 , 并不是对魏延的不信任 。
4 。魏延是如何走向败亡的?
根据史书记载 , 诸葛亮死后不久 , 魏延即起兵与杨仪作战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 最后军败身亡 。其实 , 魏延最后的败死也是有很大的必然性的 。前面说过魏延虽然智勇双全 , 但还是缺乏大局观念 , 而且性情高傲 , 经常以势凌人 。因为他与杨仪的私仇 , 他忘记了敌军大军压进的危险 , 更忘记了诸葛亮新逝整个蜀国的悲痛之情 。在这种时期发动与杨仪的争斗 , 就会在无形之中就已经将自己推上了军心和民心的对立面 , 也就无疑将自己推上了死路 。总而言之 , 对魏延这样一个受过蜀国大恩的人 , 不管出于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 都不应该在诸葛丞相尸骨未寒时发动兵变 , 这完全是不智的 。不过罗贯中将他描写成造反 , 还是太过分了些 。
【魏延|魏延之死:是他自身性格和他所处环境决定的】就以上四点来分析 , 魏延是一员难得的将才 。他智勇双全 , 可是却太过于自高自大 , 盛气凌人 。在这一点上 , 与关羽有些相似 。而且他还有些缺乏大局观念 , 终致最后死于自家刀下 。对于魏延之死 , 诸葛亮固然没有什么过错 , 而杨仪也不用负多少责任 。魏延之死 , 是他自身的性格和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魏文长之死 , 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