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信仰缺失与内卷化

文:凭栏欲言似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 , 商业社会的信仰就是“钱” , 或者叫“金钱信仰” 。“金钱信仰”这个词似乎沾满了铜臭味 , 尤为中国传统道德所不齿;然而正如传统儒教道德理论与实践脱离一般(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 道德说教与现实实践彻底脱离) , 道德上的鄙视感无法战胜身体上的诚实 , 追逐金钱如蝇逐臭 , 少有例外 , 包括笔者 。01金钱信仰利弊参半然而人之逐利天性使然 , 占据道德制高点对“金钱信仰”作出鄙视姿态似无必要 , 人性逐利没有什么好隐晦的 , 这与人有起码的道德感也并不冲突 。 古人云:“君子爱财 , 取之有道” 。市场经济的成功也已经证明了“金钱信仰”的可取之处 。 市场经济的一大精髓就在于可以将人的贪欲转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 , “金钱信仰”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可以发挥极强的正面作用 , 但这并不代表“金钱信仰”是完全无害的 。市场经济的一大问题就是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 却不会顾及供给是好是坏 。假使有人希望有一种“万能药”可以包治百病 , 那么市场就会出现万能药的供应 , 各种包治疑难杂症神奇植物配方药品就会充斥市面 。 万能药并非只有非法的 , 还有合法的 。有毒品需求 , 就会有毒品供应 , 这当然是非法的;有疫苗需求 , 真真假假的疫苗消息就会成为上市公司的利好 , 利好消息可以把烂股票卖出黄金价 , 这却是合法的万能药 , 这正是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常态 。合法万能药出现极其容易招致社会整体性跟风模仿 , 这会降低社会道德感、摧残社会凝聚力 , 严重时则直接导致社会崩溃(系统性风险) , 从而最终摧毁市场经济生存的基础 , 诱发市场经济的倒退 , 比如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就伴有市场化的严重倒退 。很多研究将美国大萧条的原因归结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 , 实际上都是买椟还珠) , 而笔者认为 , 根本原因就是市场环境下道德的下降(蓄积系统性风险) , 这是市场经济的顽疾 。市场经济固然是有效率的 , 但市场经济本身却会不断的试图摧毁道德环境(法治是道德的下限 , 市场经济也会不断的试探法律的底线) , 然而成功的市场经济却比传统的小农经济更加需要高道德环境 , 这是一个悖论 。市场经济强调分工 , 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链条断裂(比如芯片) , 这导致市场经济比小农经济具有更高的尾部风险(系统性风险) , 格外需要高道德环境约束来降低尾部风险 。 而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特性 , 本身具有较低的尾部风险 , 对道德环境的要求更低 。这里需要格外强调一点 , 并非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会成功 , 正如民主与自由!PS:当前各国救市政策不可能取得成功 , 因为救市行为本身就是在纵容道德风险 , 鼓励对系统转嫁风险 , 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市场经济不断的在试图摧毁道德环境 。 这是一种完完全全的饮鸩止渴行为 。02信仰的价值“信仰”的存在则会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笔者在《凭栏:系统崩溃的必然性》一文中 , 已经详细解释了 , 个体风险可以向系统转嫁来完成收益与风险的不匹配 , 进而博取个体最大利益 。 这就决定了 , “金钱信仰”先天具有将个体风险转嫁给系统 , 放大(个人短期)收益的欲望 , 这与人类进化历史中 , 信仰的存在是为了降低系统性(种群长期)风险完全相反 。这就决定了“金钱信仰”与“信仰”是有本质区别的 。哈耶克说 , 民主只是保障自由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同样 , “信仰”也只是一种做事的方法而非最终的结果 , “信仰”决定了可以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做事方法 。信仰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多数是指宗教信仰 , 宗教信仰在发展过程中 , 总会多多少少的掺杂一些糟粕思想以实现阶层利益 , 但无法掩盖信仰(涵盖宗教信仰)多数具有高道德要求这一特点 , 信仰的存在让人以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式 , 自动减少对系统具有破坏性的做事方法 , 从而改善长期结果 。而“金钱信仰”则相反 , 具有不断试探道德下限的动力 , 从而恶化长期结果 。活着是最大的胜利 , 据研究地球上99.9%的曾经存在的物种都已经灭绝 , 而人类却成为地球霸主 , 这中间当然是具有某种进化竞争优势 。有记载的人类进化史始终伴随着道德及信仰 , 就是因为信仰规范了个体道德和行为准则 , 减少了危害系统的行为发生(甚至激励个体主动承担风险来降低系统风险) , 从而减少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 赋予人类极强的对外竞争力 。而在人类不同种群之间的竞争中 , 那些缺乏信仰的人类群体(或信仰不具有高道德要求) , 种群已经被进化所淘汰 。 信仰缺失带给种群的并不仅仅是迷茫 , 而是对外竞争力的消失 。信仰对于结果的改善 , 并非是由某个神赐予 , 而是因为群体在对信仰深信不疑的过程中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从而减少了群体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 提高了社会经济长期表现 , 从而在种群竞争中逐渐扼杀或同化其他种群 。经济学家杨小凯在谈及信仰时认为有些宗教对经济起着阻碍作用 。 但像基督新教 , 对经济发展 , 对社会和平和公正秩序起着促进作用 。 新教信仰为抑制道德下降做出了贡献 , 从而与市场经济需要高道德环境相匹配 , 进而激撞出灿烂的火花 。03信仰缺失与内卷化自然物种存在种群内竞争和种群外竞争 , 人也如此 。 种群(国家)竞争存在对外竞争和对内竞争 , 而信仰及道德主要作用于提高种群对外竞争能力 , 而非提高个体对内竞争能力 。恰恰相反 , 在一个高道德(或有信仰)的对内市场环境下 , 道德低的个体具有更低的道德成本 , 从而具有更高的个体的竞争力 。失去了信仰的约束 , 个体为了提高竞争力就有降低道德的诉求 , 劣币就会驱逐良币 , 最终加速了信仰彻底消失 , 进而道德沦丧 。全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 , 信仰缺失会导致经济上的后发劣势 , 种群对外竞争能力渐显疲竭 , 种群(国家)的对外竞争能力随着技术红利消失而受到压制 , 进而波及个体竞争 , 导致个体内卷化竞争加剧 。个体在惨烈竞争中唯恐掉队 , 不惜一切手段强化自我竞争能力 , 其中就包括降低道德成本和向系统转嫁风险 , 这种行为诱导模仿 , 加速驱逐道德和信仰 , 加剧社会系统性风险积累 , 影响种群对外竞争能力更显低下 , 反过来加剧内卷化竞争 。信仰缺失与内卷化竞争 , 一个恶性反馈链迅速形成!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