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湿地|【敏红专栏】《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宣讲稿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敏红专栏】《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宣讲稿
本文插图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宣讲稿
文/徐敏红
语文湿地@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本文插图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 后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 这一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 , 都富有想象力 , 引人遐思 , 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 作为一篇极浅显的文言寓言故事 , 本文的魅力在于它揭示了亘古不变的人心 。 依据已有的文言知识 , 学生能极轻易地掌握其内容大意 。 因此 ,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知的部分 , 更要引导他们进入未知的部分 , 探索人性秘密 。
我将分以下四个部分完成教学:一、游戏激趣二、读故事之言三、品故事之人四、悟故事之意 。
本文插图
板块一的游戏叫做“传声筒游戏” , 这个游戏的运用符合七年级学生好玩好奇的天性 ,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也为解读文本埋下伏笔 。
板块二从游戏引渡到文本 , 分为三个环节:初读正音、读准节奏和通过复述故事疏通字词 。 这则寓言通俗易懂 , 理解文意并不困难 , 学生在听读、朗读、译读的过程中 , 整体感知寓言内容 , 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注重诵读的良好习惯 。
板块三将文本中出现的三类人物:丁氏、“闻而传之者”和“国人”一一呈现 , 通过对人物分析 , 读出文字背后隐匿着的人性 。 这个环节以人物分析为原点 , 以文带言 , 抓住重点文言字词 , 在词语的品味中挖掘文言的语言魅力 , 增加文言学习的趣味性 , 提升学生传统语言文化的素养 。
三类人物的分析都围绕着一个主问题:他们为什么说(传) 。
本文插图
对丁氏的分析 , 是通过浸入“出溉汲”、“居”、“得”等字词来完成的 。 “出溉汲”三个动词很有意思 , 它们代表三种状态 , 尤其是“溉”和“汲” , 它们分别是浇田和打水 。 按我们日常的说话习惯 , 这两个动词的顺序应该是先汲后溉 。 作者为什么要调换顺序?自然是为了要强调“溉” , 中国是个农耕社会 , 一个家庭的生存和发展依靠的是田地 。 灌溉对于他们来说通往的是生存的大道 。 没有井 , 打水灌溉的劳动量就增加了 , 增加到必须要专人负责 。 所以才在没井时“常一人居外” 。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一下 , 这个“居外”的人会是丁氏家的小孩、壮年还是老人?答案不言而喻 , 所以 , 井对于丁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 , 家里有了方便且专属于自己的水源 , 意味着灌溉这件事有了保障 , 意味着来年的收成得到保障 , 还意味着家里从此多了一个健壮的劳动力 。 丁氏的喜悦之情就从这三个字的品读中凸显出来 , 自然也就理解了他的说 。
对“闻而传者”的分析从猜读他们的身份开始 , 丁氏会向谁说呢?也许是邻居、也许是亲戚、也许是朋友 , 或者就是街上小贩 。 通过猜读身份 , 我们发现这些人传播原因的多种可能性 , 而每一种传播背后的心理都能带来不同的启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提醒自己听明白别人的话 , 同时尊重他人隐私 , 不要添油加醋 , 说话不能含糊不清 。
“国人”传播的心理就更复杂了 。 为了区分这类人和“闻而传者” , 教师穿插问学生:如果你是“国人” , 听到这样的传闻 , 你信不信?这一问指向的不是答案而是答案背后的隐秘动机 。
推荐阅读
- 四季常青|防老年痴呆!中国人也不一定念得清楚,不信语文好的进来读读试试!
- 玩转广州|588抢悦天下温泉度假酒店~别墅房+双早+无限次泳道游乐+网红玻璃船+灯光电音趴音乐节+参观300亩湿地公园+儿童乐园
- 初中语文老师|2020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4篇:当你需要时,有我
- 人民网|孟津黄河湿地之美
- 小学奥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2单元知识梳理填空(附答案)
- 小学奥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单元知识梳理填空(附答案)
- 趣头条|【十月大征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闲游湿地公园。
- 温州都市生活|五马街:160万、三垟湿地:18万!
- 智慧家长100|基础练习+每课一练┃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
- 语文湿地|【青春课堂】古诗曲中的秋天——《观沧海》《秋词》《天净沙?秋思》群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