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唐朝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 如何控制辽阔的西域?

安西|唐朝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 如何控制辽阔的西域?
文章图片

唐朝是以三州、安西四镇为两大军事区域来统治辽阔的西域之地 , 之后陆续出现的金山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也是唐朝调整统治西域格局的一部分 , 所以说安西四镇并非是孤军奋战 , 并非只有纸面上的两万多驻军 。
三州是唐庭开拓西域时设立的正州 , 与内地制度差不多 , 又有些不同 , 属于"军政体制" 。 更具防御力 。
唐庭通过寡兵与徒罪方式来加强伊、西、庭三州的防御 。 具体是徙迁有死罪和流徒之人及其招募戍守士兵 。
三州的防御力量有余 , 还有一定的机动的兵力 , 除府兵卫土以外 , 还有白丁可以被大量征发 。 而这些兵力长期被安西四镇所调遣 , 尤其是安西四镇与吐番进行争夺战之时 , 三州中的西州就为其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持 。
安西四镇是一种特殊的"胡汉结合军政体制" 。 主要是以原来西域地方的首领或国王为都督或刺史的羁糜府州结合镇守军的体制 , 也就是说充分拉拢了当地土著 , 使之成为唐庭体制之内 , 属于利益共同体 , 在同一个战车上 。
胡汉体制的最大问题在于民族矛盾 , 而唐庭不止是给予当地土著高官厚禄 , 还很好了处理了当地关系 , 如唐太宗年间的郭孝恪就任安西都护后 , 对于当地居民、镇兵、流人等各方复杂势力进行了"推诚抚御" ,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深化统治了当地 。
唐庭统治西域的难题不在于西域之辽阔 , 亦不在于西域小国林立般的势力 , 而是初期的东、西突厥 , 之后新兴的吐番 , 尤其是与吐番拉开了多年的拉锯战 。 还有先后崛起的突骑施、回鹊等势力 。
安西四镇加上三州军力还有后来的金山都护府及其北庭都护府 , 最起码也有五六万的军力 , 而且战争潜力巨大 , 当地人民还有土著都拥有很强的战斗力 , 光是补充兵源来说就很恐怖了 。
即使如此 , 安西四镇对于强国吐番也是勉强对抗 , 首先就地缘来看 , 唐庭离西域太远了 , 在古代落后的交通条件之下 , 这种距离是要命的 , 光是后勤就是天大的难题 , 这也是唐庭没有在西域大规模驻兵的原因 。 而吐番距离西域近多了 , 而且只要占领或侵袭河西走廊 , 就可以切断唐庭与西域之联系 。
为了面对吐番压力 , 唐庭有时候不得不用围魏救赵之计 。 如咸享元年唐朝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 , 领兵五万出击吐番逻娑 , 是年七月 , 逻娑道行军到达大非川 , 薛仁贵与吐蕃国相论钦陵所率四十余万(应该是调动了吐蕃在西域的全部部队)吐蕃兵决战 , 结果唐军大败 。 大非川战败虽然标志着唐朝帮助吐谷浑复国失败 。 但另一方面 , 唐军迫使吐蕃将军事力量全部投入到了大非川之战中 , 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 吐番都没有对安西四镇采取军事行动 。
再说说根本原因 , 盛唐之民族融合与安史之乱
历代大一统王朝中 , 很多人对于清朝巩固边疆还有对于少数民族处理上面是称赞不绝 。
其实盛唐对于民族融合更是高手 , 清朝皇帝是兼任蒙古一个民族之大汗 , 而唐太宗被多个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 清朝虽然提倡满汉一家 , 但说到底 , 对于汉人还是提防有加 , 汉人一直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 , 直到太平天国以后清廷式微汉人才彻底得到重用 。 而仔细看看盛唐时期的大将 , 少数民族将领比比皆是 , 唐庭是用之无比放心 ,
唐庭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族融合政策 , 终于在唐玄宗时期翻车了 , 唐玄宗时期过度重用少数民族将领 , 并且分权于节度使 , 使胡人安禄山野心爆涨 , 最终发起了安史之乱 , 使盛唐由盛转衰 。
安史之乱不只是打乱汉唐以来崇文尚武的开拓路线 , 使一度扩张到中亚的进程被打断 。 还破坏了民族融合 , 真是一场翻车极为严重的惨剧 。
安史之乱后 , 唐朝开始衰落 , 安西四镇与唐庭联系中断 , 孤军奋战多年 , 唐后期彻底沦陷 , 成为了一个遗憾的辉煌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