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纳,这个迟来的春节档有何启示的话

【声纳,这个迟来的春节档有何启示的话】声纳,这个迟来的春节档有何启示的话
文章图片

我和我的家乡海报9月底 , 夺冠提前为国庆档“热身”上映两天 , 票房即破亿元 , 打动观众的是举国皆知的“女排精神”而我和我的家乡是去年国庆档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 , 主旋律的基调 , 主题鲜明 , 5个小故事谈的都是乡村扶贫 。 虽然是命题式的拼盘 , 影片却巧妙地以喜剧抢占优先道 , 截至4日 , 票房已破10亿元 。 电视剧在一起更不必说 , 10个单元故事 , 拼接成年初疫情下的武汉春节 , 剧中 , 医护脸上护目镜的压痕、外卖小哥的双层口罩 , 种种细节都贴近疫情下的真实记忆 。
“史上最挤”的国庆档 , 正指向同一个主题—现实题材影视创作 。 无疑 , 这是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的“高光”时刻 , 也是值得所有创作者们思考的时刻—现实的故事 , 如何用艺术的方式真正讲好?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 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 , 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 , 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 以人民为中心 , 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 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永远的价值铁律 。
如果《夺冠》《我和我的家乡》《在一起》称得上成功 , 那么成功的奥秘之一 , 正是坚持了在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创作 。 《夺冠》自不必说 , 《我和我的家乡》用笑料百出的反转描摹乡村扶贫的社会百态—《北京好人》以小市民骗社保引出农村医疗保障;《天上掉下个UFO》讲述奇思妙想的科技扶贫;《最后一课》回望一位乡村教师28年前的最后一堂课;《回乡之路》聊了电商带货 , 更提及毛乌素沙漠的治沙历程;《神笔马亮》则在喜剧的包裹下 , 描摹了主角马亮坚持下乡扶贫的故事—一切来自现实生活 , 扶贫主题表现得不留痕迹 , 也让厚重的主旋律题材更显轻盈 。
在一起就更以细节取胜 。 如同片名所昭示的 , 宏大的疫情叙事 , 最终落点在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身上 。 这部时代报告剧刻意琢磨的 , 无非是普通人的人性 。 以剧中角色辜勇为例 , 他是嗅觉敏锐的外卖小哥 , 在跑遍药店都很难买到消毒用品与口罩的1月 , 他已经意识到武汉有事发生 。 封城那日 , 他最终决定折返 。 而留在武汉 , 虽然有外卖平台春节假期高额补助的关系 , 但显然 , 更大的动机是身为普通人在那一刻选择挺身而出的责任感 。 辜勇的妻子文静是一名电商主播 , 对于丈夫的选择并不支持 , 两人还为此吵了一架 。 这并非“不伟大”而是普通人面对疫情时的人间真实 。
不难发现 , 几部现实题材力作都有原型 , 这是影视创作的基石 。 正如导演毛卫宁所言 , 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品 , 其价值并不在于创作手法 , 而在于艺术作品开掘心灵的高度、广度与深度 。 今天 , 这些影视作品令人动容 , 正因为每个人都在里边看到了自己 , 看到了身边人 。
前些年 , 现实主义题材在影视业一度式微 , 也有些剧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 , 却肆意篡改事实 , 把真实事件涂脂抹粉、变得面目全非 。 这背后有复杂的因素 , 有行业风气的问题 , 有评价体系的问题 , 也有创作者的意识与能力问题 。 但只要用心了 , 现实题材终究能收获人心 , 也能收获商业价值—这次国庆档 , 给出了有力的佐证 。
有专业机构预测 , 《我和我的家乡》总票房有望超过30亿—对于农村题材而言 , 几乎史无前例 。 《在一起》有评分为证 , 从几天前的8.5分到如今的8.9分 , 递进增长的口碑代表着观众的认可 。 可以说 , 现实主义正在迎来某种乐观时刻 , 但我们更要做的是把这种乐观变成更长久的现实 。 如果说 , 这个“迟来的春节档”有何启示的话 , 最重要的启示 , 一定是回归现实的创作永不言迟 。 毕竟 , 祖国大江南北 , 无数真实的、平凡的人物足够动人 , 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发现他们、书写他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