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侦办|桑涛:匠心护正义 传承助成长


每日商报
【案件侦办|桑涛:匠心护正义 传承助成长】案件侦办|桑涛:匠心护正义 传承助成长
本文插图

【工匠名片】
桑涛
杭州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一检察部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桑涛在刑事检察第一线工作三十余年 , 办理的各类刑事案件3000余件 , 办理的案件质量高 , 效果好 , 是全国最早的国家级优秀公诉人;曾获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第四届“杭州工匠” 。
【工匠语录】有一种情怀 , 是检察工匠精神 。 作为一个检察官 , 我眼中的工匠具备坚守、精致和传承的特性 。 坚守 , 是兢兢业业 , 三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致 , 是精益求精 , 用心办好每一个案子;传承 , 是认真钻研业务 , 将经验倾囊相授的决心 。 在我看来 , 检察官是一份关于爱和希望的工作 , 而专注是淬炼工匠精神最好的工具 , 如果说有什么是令我自豪的 , 那应该就是坚持奋斗吧 。
一场大案的进展 , 一名涉案者的绝望、怅惘 , 一个尘封多年的真相……翻开生活的剧本 , 一出出正剧悲剧喜剧总是吸引着大众的目光 , 这些故事总让人觉得读懂了别人或敲醒了自己 。
作为杭州市检察院的一名老检察官 , 距离我1989年第一次踏进检察系统那天 , 已经过去三十余年了 , 在这三十多年里 , 我解锁过“N”个职业角色 。

作为检察官 , 我主要负责普通犯罪案件的检察工作 , 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 , 还有对案件的侦查活动和审判活动进行监督 , 简单来说 , 就是办案 。
从最初的“法盲” , 到如今办理刑事案件3000余件的第一检察部主任 , 离不开对每一个案件的专注与打磨 。
说起1997年那起过失杀人案 , 我记忆犹新 , 那年恰逢刑法修改 , 现在的罪名叫过失致人死亡 , 那个时候叫过失杀人 。 当时有一个案子 , 被告人陈某和将七旬的苏某是街坊邻居 , 他俩在胡同口相遇后发生了冲突后 , 苏某因颅脑严重损伤而死亡 。 由于陈某拒不供述 , 又无目击证人 , 为此案件只能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办理 。
在审查过程中 , 我发现了诸多疑点 , 为此我前后七次前往现场 , 寻找知情人 。 经过艰难的取证 , 终于得到了关键证言 。 期间 , 我多次赴发案现场进行了复验 , 并大胆提出对被害人尸体进行重新鉴定的意见 。 最后 , 用有力的证据证实了案件事实 , 该案以故意杀人罪起诉 。
都说 , 法律是冰冷严肃的 , 但法律不仅是严厉打击罪犯的铁棍 , 也能幻化为一双温暖的手掌 。

2017年6月 , 我担任杭州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 , 成了未成年人的“老父亲” 。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检察官不仅仅是国家公诉人 , 更是孩子的保护者 , 是属于孩子的国家监护人 。
在我眼里 , 看起来很相似的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典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 其实背后的情况都不同 ,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社交网络都不一样 , 因此检察官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必须要找准“开锁的那把钥匙” 。
去年夏天 , 发生在杭州淳安的“留守儿童事件”让我非常揪心 , 我连夜组织团队联合市妇联团委拟写修改好了《关于联合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的紧急通知》 。
多做一点 , 孩子们的路可能就好走一些 , 受到的社会关注也就更多一点 。 我觉得 , 其实不管是迷途知返的失足青年 , 还是遭遇不幸的无辜孩子 , 人生的路都是很长的 。 在给予法律层面的惩罚后 , 还要再多做一点儿 , 这既是一名未成年人检察官的执着与担当 , 也是我国法律设立未成年人检察部的初衷之一吧 。

我喜欢写作 。 自2001年起 , 我连续参加了15次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 ,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 近10篇论文获得全省一等奖 , 两次获得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 。 我还写了《公诉语言艺术与运用》《公诉语言学》《公诉技能传习录(1—5)》等专著八本 。
除了写作 , 我尽最大的努力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人 。 我担任过浙江省检察官学院教官 , 也组织过“公诉技能全员训练”项目 。
在我看来 , 能成为工匠的检察官必须要有正义感 , 还要能沉下心来 , 反复地去研究 , 去琢磨 , 才能够真正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 , 才能够真正实现不枉不纵 。
我们常说 , 办案是用常识、常理、常情来客观还原案件的真实情况 。 但对于检察官来说 , 更离不开案件的积累 。 因为一个优秀的检察官 , 他的办案水平一定是用案子喂出来的 。 手艺人打磨成品 , 检察官打磨案件 , 也许这正是检察官也被称之为工匠的原因 。
【采访人员手记】
精致铸就工匠人生

古人说 , 相由心生 。 初见桑涛老师 , 不夸张地说 , 他真的是一个满脸写着正义的人 。 从检察官的工作内容 , 到经典案件的剖析 , 再到对工匠的所感所想……对于爱看刑侦剧的我来说 , 采访桑涛老师无疑是一种享受 。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采访中 , 桑涛老师提到的“精致”一词 。 他说 , 工匠做手艺活也好 , 检察官办案也好 , 都是精致的 , 这种精致不仅是尽善尽美 , 精益求精 , 更是用心做好的态度 。 我想 , 正是这一份精致 , 让桑涛老师从一个法律的“门外汉”有了如今的成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