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46名高考状元背后的共性:学霸养成,父母抓住的关键是小学阶段( 二 )


这是一种正向的循环 。
3、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 父母是关键被称为史上最励志的高考状元郑恩柏 , 从全班倒数第一 , 到2015年高考时以760分拿下浙江理科状元 , 被北大录取 , 一时传为佳话 。
回忆起在学习方面的感悟时 , 他说道 ,
“真正让我受益而改变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力 , 这些都是后天培养的 。 ”
这得益于他的父母在这方面对他的培养 。
郑恩柏的父母 , 并没有因为孩子一时的成绩不理解而放弃努力 , 而是坚持陪伴孩子成长 。
安徽状元孙萌的妈妈谈起对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时 , 也说:
“很小的时候 , 老师布置日记或者作文 , 如果是一件事 , 我们会真的带孩子去做;如果是一个场景 , 我们就尽可能带孩子去体验 , 让孩子‘有感而发’ , 而不是胡编乱造 。 ”
河南双胞胎状元的父亲陈天治 , 也是从小让孩子“用手触摸知识” , 让学习不再仅仅只是书本上面的知识 , 而是变成了有趣和可触碰的 。
他们在家设实验小角 , 买器材让孩子们实践 。
4、言传身教很重要 ,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高度没有谁永远保持状态满满 , 学习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此时 , 父母的协助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 , 自己也有厌学不想看书的时候 , 此时爸妈不会说什么 , 而是把电视关掉 , 坐下来一起看书 , 看到他们看书 , 自己也就不好意思不用功了 。
被誉为“神仙女儿”的武亦姝 , 她的爸爸也会在每天下午4点半后 , 就关掉手机 , 专心的陪孩子学习 。
一家人也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 , 谁输了谁做家务 。
这样的做法 , 不仅让自己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 也因此喜欢上了成语与古诗词的内容 。 并在不断的熏陶中 , 大大的开拓了视野 。
从这些状元学霸的身上 , 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共性父母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 , 特别是在幼儿和小学阶段 , 最好的培养习惯的时间是在3-12岁之间 。
而3-6岁培养的更多是生活习惯、为人品性 , 6-12岁之前培养的是学习的习惯、专注、逻辑能力和时间规划能力 。
所以 , 父母的格局、眼光与陪伴 , 是小学阶段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
而小学6年 , 又是一个孩子成长变化剧烈的阶段 ,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
“六岁之前 , 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 。 十二岁之后 , 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 ”
如果我们总是用讲道理、批评和打击的方式来教育 , 会很快发现教育的效果越来越差 , 我们也会教育得越来越吃力 。
培养出5个博士1个硕士的“博士老爹”蔡笑晚也说:孩子的智力相差无几 , 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 , 才是让孩子成材的第一步 , 而关键就在于小学阶段 。
只要教育和育儿有章法 , 成长就可期 , 努力不一定成学霸 , 但不努力肯定与学霸无缘 。

【学霸|46名高考状元背后的共性:学霸养成,父母抓住的关键是小学阶段】我们不误孩子 , 孩子必然不负我们 , 祝愿家长们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