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美团滴滴“围剿”哈啰,共享电单车上演“三国杀”( 二 )


但滴滴和美团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模式 。 一位在美团和哈啰都工作过的员工表示 , 美团电单车的采购成本要远高于哈啰 , 因为哈啰更多是助力车 , 只能一个人骑 , 而美团的座椅更长 , 前者采购成本不低于4000元 , 而后者的价格在3200-3700元左右 。 这意味着 , 这是有钱玩家的游戏 。
图片来源:云掌财经
不过 , 现在的哈啰也采取同样的电单车了 。
其实 , 对于电单车来说 , 更高的成本来自运营 。 “运营成本主要在换电部分:正常换一个电池4.5元 , 实际上目前5块一个电池都没有人去换 , 因为大部分换电师傅都要集中在凌晨工作 , 还要自带三轮车 , 冒着被交警抓的风险 , 不是每个城市都像长沙一样好运营 , 交警 , 政府问题都很难处理 。 ”一位共享电单车行业运营人员表示 。
而在这其中 , 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政府 。
如今 , 三四线城市的管控力度也在加大 。 8月中旬 , 汕头几家共享单车、助力车的品牌陆续发布公告 , 称共享助力车、共享单车要陆续回仓、保养;9月3日 , 江门市要求哈啰、美团等平台全部回收投放的共享电动自行车……
但更重要的是 , 共享电单车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 , “会和原有的出租车体系形成对冲 , 这也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
而事实上 ,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 。 因此 , 对于共享电单车来说 , 赚钱 , 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
3
巨头们输不起的游戏
相比单车 , 电单车在下沉市场更是刚需 , 被巨头视为不可放弃的市场 。 此前政策不明朗 , 电单车一直处于在下沉市场低调运营的状态 。 小玩家在此分蛋糕 , 一、二线城市仅有部分玩家试运营 。 由于政策的不鼓励 , 共享电单车在大城市甚至一度消失 。 如今 , 三巨头同时将战火烧至电单车领域 。
4月初 , 青桔单车融资超10亿美元 , 业内人士分析 , 将主要用于共享两轮车的扩大投放 。
无独有偶 , 期间美团单车也被曝在电单车方面动作频频 。 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 , 二季度已向市场投放电单车30万辆 , 这也说明 , 此前传闻的美团重金加码共享电单车的消息 , 并非空穴来风 。
对于巨头而言 , 电单车也是一场不能言败之战 。
对哈啰来说 , 两轮业务更是安身立命之本 。 哈啰有先发优势 , 但面对美团和青桔的围剿 , 哈啰也“压力山大” 。
图片来源:云掌财经
“哈啰要做自己的平台 , 两轮是平台的基石 。 既是流量基石 , 同时也要成为这个平台长期的现金流和稳固的收入利润来源的基石 。 ”哈啰出行单车事业部总经理褚轶群表示 , 单车和电单车承担的作用略有不同 , 单车在引流上的单位成本低于电单车 , 电单车的盈利能力更好 , 而两者都能实现自我造血 。
今年年初哈啰在其App首页上线了本地生活服务 , 褚轶群表示 , 哈啰还在探索两轮流量带来的潜在收益 , 新业务会通过骑行过程中的相关定位进行一些引流 , 比如营销上的联动等 。
这也是美团一直在做的事 。 早在2019年1月 , 美团就宣布未来将摩拜改名美团单车 , 美团App成为单车的唯一入口 。 如今美团正通过网约车、单车、点评和外卖等多个服务 , 试图将美团打造成一款超级App 。
其中 , 美团电单车正在加足马力 。
据《晚点LatePost》报道 , 截至2020年6月 , 哈啰电单车平均日单量约为400万 , 而滴滴和美团的日单量分别达到300万和100万 。 而到了7月初 , 美团两轮事业部宣布其电单车日订单已突破200万 , 相比6月涨了一倍 。
当下的九、十月正是两轮出行高峰期 , 玩家都在争抢这一市场 , 补贴战也在部分地区上演 。 但滴滴两轮车事业部总经理、青桔CEO张治东认为 , 相比单车 , 电单车更是一种刚需产品 , 基本不靠补贴和价格战 。
可以预见的是 , 电单车不会像单车大战那样 , 重蹈在资本的裹挟下疯狂投放的覆辙 。 玩家与管理者都更为理性、成熟 , 但激烈竞争带来的擦枪走火仍会持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