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乱象调查:证件造假、恶意拖时与诱导消费

心理咨询乱象调查:证件造假、恶意拖时与诱导消费
燃财经(ID:chaintruth)原创作者 | 燃财经工作室收费50元/小时到500元/小时不等 , 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闲聊;无任何基础 , 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低价吸引患者后 , 诱导患者高价买课或高价消费……这些现象频繁出现在心理咨询行业 。近来年 , 随着民众对心理咨询认知的提高 , 心理咨询服务行业正从幕后走向台前 , 处于机遇与危险共生的野蛮生长状态 。天眼查专业版的数据显示 , 我国目前共有85125家经营范围为“心理诊所、心理咨询”且不包含“心理咨询除外”的公司(以下简称心理咨询相关企业) 。 从成立时间来看 , 近81.44%的心理咨询相关企业都成立于5年以内 , 其中仅2019年一年就成立了21991家 。资本也在这一行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公开报道显示 , 近几年来 , 心理咨询机构融资逐步加速 , 2016年 , 好心情获恩华药业提供的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 2019年6月 , 壹心理宣布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 。但是爆发式增长的背后 , 由于行业缺乏统一、心理健康疾病无界定标准等因素的存在 , 使得这一行业乱象丛生 , 涌出了更多参差不齐、标准不一的咨询机构和咨询师 , 商业模式也日渐多样化 。在此之前 , 央视也曾在一档节目中指出过心理咨询行业的一些乱象 , 如心理咨询师证件造假、咨询师恶意拖延时长、诱导过度消费甚至占用咨询时长向来访者兜售培训课程、未经同意擅自录音并威胁来访者等等 。心理咨询服务如何才能够真正解决患者遇到的情感问题?行业应该如何规范发展?随着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 , 种种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被“忽悠”的患者“你有被抑郁症逼疯过吗”、“如果休学原因是双向或者抑郁症的话会对未来有什么影响” , 在以豆瓣、微博为主的各大社区 , 关于“抑郁症”的讨论层出不穷 。今年5月20日 , 一名26岁东北男子杨朔疑似遭遇感情PUA而自杀身亡的新闻被爆出 ,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 杨朔的遭遇 , 除了疑似遭遇感情的PUA之外 , 还涉及了“心理咨询服务”这一在当前备受争议的行业 。根据该事件的公开报道 , 在杨朔的微信聊天记录里 , 在遭遇感情问题时 , 杨朔在一名为“娃娃”的情感咨询师处接受了心理咨询服务 。 从2019年年中开始 , 杨朔便开始与这位“娃娃”进行所谓的“线上治疗” , 每次收费按499元/小时计算 。 在“治疗”期间 , “娃娃”针对杨朔的情况推荐了治疗药物:酒石酸唑吡坦片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 据查询 , 这两种药物分别用于治疗睡眠障碍和抗抑郁药物 , 其中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使用说明上明确写着:该药物在服用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加自杀风险 。据《金融八卦女频道》报道称 , “娃娃”不仅推荐治疗药物 , 甚至还在杨朔提出“你能帮我选个开开心心不疼的死法吗”自我补充“烧炭吧” , 并且交代了遗言后 , 只是回答了“如果你还是继续逃避 , 继续自我 , 我真的没能力帮你” , 并没有报警 。杨朔遭遇不幸后 , “娃娃”的身份也随之浮现 。 据《金融八卦女频道》称 , “娃娃”曾就职于广州确幸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并向警方提供了资格证书《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证》 。事实却是 , 这一证书并不能从事心理咨询执业 。 广州确幸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广州花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镇教育”)负责人也紧急回应称 , “娃娃”向杨朔提供情感咨询时并未在公司任职 , 杨朔也并非公司的客户 , 目前已将“娃娃”作停职处理 。天眼查数据显示 , 花镇教育成立于2014年2月 , 公司介绍称是中国最大的婚恋咨询与培训机构 。 创始人杨冰阳 , 曾经是微博上声势浩大的“情感教母”Ayawawa , 被誉为中国女性“爱情风险”咨询第一人 。但在天眼查官网的讨论区 , 不少用户对这一公司的评论却是“打着情感咨询旗号的销售型公司 , 把最贵的东西卖给你 ”、“吃人血馒头的公司 ”等等 。心理咨询乱象调查:证件造假、恶意拖时与诱导消费
来源 / 天眼查 燃财经截图与杨朔相比 , 小林的遭遇相对幸运一些 。“我以为抑郁症离我很远 , 但疫情期间 , 随着失业、失恋等变故的发生 , 再加上身边充斥着一些比较‘丧’的消息 , 无法释放压力的我毫无预兆地抑郁了 。 ”从外表看来 , 小林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 但他说 , 在他的世界里 , 曾经一片灰暗 。小林的求医道路极具代表性 。 最开始的时候 , 小林接触的是朋友介绍的一位心理咨询师 , 因为是熟人介绍 , 小林和家人甚至没有要求对方出售相关资质证书 。“收费是200元/小时 , 这是因为熟人介绍的折扣价 , 我大概咨询了五六次 , 后来就结束了 。 主要的原因是咨询的过程中 , 对我的情绪不能起到任何引导作用 , 更严重的是 , 由于疏导的方向不对 , 还曾导致我的情绪极不稳定 。 ”据小林介绍, 在治疗期间 , 这位心理咨询师多次对他暗示 , “抑郁症就是精神病 , 不好治 , 治好了也容易复发 。 ”这曾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无药可救 。随后 , 小林辗转咨询了三家机构 , 其中一家是在互联网是搜索到的知名网络平台 , 小林最初选择的是300元/小时的一位心理咨询师 , 持有国家二级证书 , “他们也会配合药物再加心理疏导 , 但我感觉作用不大 , 主要的原因是网络隔空让我心里很排斥 , 我无法信任一个网络上的虚拟人物 。 ”现在的小林 , 正在在接受一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治疗 , 这家心理咨询机构是老牌机构 , 资质齐全 , 在当地拥有良好的口碑 。 “心理疏导的同时配合药物 , 效果还可以 。 ”小林的经历并不是个案 , 在微博、豆瓣、知乎各大社交平台 , 与心理咨询相关的话题层出不穷 , 网友们对此的态度也基本和小林保持一致 。一位在某平台购买了咨询服务的用户阳***2在评论表示 , 一两次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 他咨询过两次 , 第一次感觉没有任何作用 。 第二次咨询的高价的 , 也没什么效果 。 “完全是瞎忽悠 , 有那钱还不如吃点好吃的 。 ”另一位有着同样经历的消费者阿***姐写道 , “所谓的心理咨询师在收费后 , 只是简单的分析下 , 然后就开始推销他们1万多的课程 , 说有老师一对一指导 , 太贵我没有报 。 ”在黑猫投诉平台“以情感咨询”、“心理咨询”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 一条9月11日的投诉称 , 花了小1万块钱 , 一共两个月学习时间 , 之后觉得自己被骗了 , 并和指导老师说明停止学习后与客服沟通 , 客服方面的态度就是不予退款 。 该用户补充道 , 交钱之前平台一顿忽悠 , 接待的老师更是一顿洗脑 。隐患重重的行业乱象患者的遭遇背后 , 是这个行业暗藏的种种隐患 。“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现在利润相当高 , 吸引了大量良莠不齐的从业者参与 。 ”一位心理学专业出身、在心理咨询行业从业一年的咨询师Albert表示 , 由于目前心理咨询行业进入门槛低 , 且行业标准并不统一 , 导致行业目前依然处于不良性的发展状态 。据燃财经了解 , 目前的心理咨询服务大致分为:商业化心理咨询、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公立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或者专科医院 。 行业中产生的种种问题 , 集中体现在商业化心理咨询领域 。Albert表示 , 目前商业化的心理咨询分为咨询师入驻机构和咨询师自己接单两种形式 。 “现在很多平台为了盈利 , 会吸纳更多的咨询师加入 , 以达到‘多销多得’的效果 。 ”部分平台对入驻的咨询师并没有严格的审核要求 , 甚至会允许无任何资质和基础的“咨询师”加入平台 , 在进行简单的“培训”后 , 伪造假证书 , 让“咨询师”直接上岗 。“而咨询师个人接单治疗 , 监管难度就更大 。 ”Albert分析称 ,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 , 目前患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尚处于初级认知状态 , 最开始的时候 , 他们会更愿意在私下寻求心理咨询治疗 , 这给了“私单”肆意增长的空间 。“至于患者说的以低价吸引咨询下 , 诱导进行下一步的高价消费 , 这种就更是层出不穷了 。 ”为求证Albert的观点 , 燃财经在电商平台某宝上找到了2家咨询服务机构 , 以工作、生活压力太大为由进行了咨询 。其流程大致相同 , 客服首先会简单了解咨询诉求 , 并给出困扰几大情绪的来源 , 如:婚姻恋爱、情绪压力、人际发展、孩子教育等等 。 之后 , 需要详细提供姓名、年龄、职业、婚姻状态、教育程度、所在城市等等基本情况 。接下来 , 便进入了正题:付费 。 其中一家给出了明确的收费标准:从初级50元/小时到特邀500元/小时不等 。 在被问及初级老师和特邀老师的详细信息在哪里了解、有什么不同时 , 该机构的客服对燃财经表示 , 只有拍下付款之后才可以获得老师的信息 。在进一步沟通中 , 燃财经询问能不能推荐心理咨询师时 , 该平台店铺的客服从中级或者高级的咨询师当中 , 推荐了一位100元/小时的咨询师 。之后 , 该客服表示 , 咨询师的价格区别在于但不限于从业年数、经验、资历、受训背景以及好评率等等方面 。 最后 , 燃财经以100元/小时的价格添加了这家名为梦立方m3旗舰店客服推荐的咨询师助理微信白白 。在白白的指导下 , 燃财经下载了名为“情说心理咨询”的APP , 开始进行心理咨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