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 。
将相本无种 , 男儿当自强 。
不是一番寒彻骨 , 怎得梅花扑鼻香 。
十年窗下无人问 , 一举成名天下知 。
我本将心向明月 , 奈何明月照沟渠 。 ”
——《琵琶记》
众所周知 , 在古代科举制度下 , 状元的身份非同凡响 。 作为古代寒门子弟翻身的唯一方式 , 科举制度意义非凡 。 曾几何时 , 多少学子为了在科举制度中崭露头角 , 不惜苦读无数个日夜 。 对于古代学子而言 , 状元堪称少年时的梦 。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 , 倘若可以拔得头筹 , 他的前途和未来可想而知 。 要知道 , 古代时期科举状元的含金量要远远高于如今的高考状元 , 他相当于全国第一 。 所以说 , 能够获得状元的人 , 都是当时公认的人才 。
清朝|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本文插图

毋庸置疑的是 , 古代的状元 , 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 , 都是天下学子中的佼佼者 。 那么 , 古代状元的后代 , 他们生活的又该当如何呢?是否可以蒙受祖上的荣光?
其实 , 这一切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 正如这位清朝的状元之后 , 却沦落为流浪汉的牛诗静 , 他的故事刚好向世人诠释状元之后的人生 。

一、一举成名天下知
据相关资料记载 , 牛师静的祖先曾经出现过两位进士及第的显赫人物 。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 , 牛家先祖的地位可见一斑 。 尤其是 , 牛师静的先祖牛风山曾考取道光十三年一甲第一名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中状元 。 可以说 , 牛风山的前途无量 , 可谓是荣耀一时 , 直到后来 , 牛风山更是一路攀升 , 官至清朝武将总兵 。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 , 考上状元可谓是光宗耀祖 , 普通的学子可以因为高中状元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正常情况下 , 高中状元也就意味着实现人生的腾飞 。 并且 , 这个腾飞将会带领整个家族实现质的飞跃 。
当时 , 高中状元的牛风山为人随和 , 在中状元返乡之后从不骑马 , 见到街坊四邻笑脸相迎 , 见到长辈也是先磕头问好 , 展现出非常的谦虚的样子 , 可以说 , 牛风山在当地深得民心 , 堪称是一个优秀的父母官 。
清朝|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本文插图

原来 , 明月坡牛氏家族在牛风山之前祖祖辈辈都是普通的农民 , 而牛风山是让牛氏家族兴盛起来的第一人 。 在牛风山进士及第后 , 他曾在虎牢关中带领当地的民众一起对抗捻军 , 并且出资重新翻修虎牢关 。 由于牛风山贡献突出 , 所以得到朝廷的赞赏 , 并且被封为武功将军 。

直到后来 , 牛风山调任至甘肃任凉州中营游击、追加副将军 。 因训练部队 , 守卫边疆有功 , 特晋升为总兵 , 为四世一品封赠 , 可世袭罔替 。
然而 , 牛家的辉煌不只是牛风山一人缔造的 , 除了牛风山 , 他的大儿子牛思瑄也是创造牛家辉煌的关键人物 。 作为牛家第二个状元 , 他在书法界享有极高的地位 。 相传 , 此人在楷书书法方面造诣极深 , 其文章更是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赏识 。
值得一提的是 , 他曾经为康百万家里献牌匾 , 后来这一块牌匾也被称之为“中华四大牌匾之一” 。 最后 , 牛思瑄进入翰林院工作 , 担任文职 , 正式开启与父亲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
客观的说 , 牛家在清朝后期也是非常辉煌的 , 他们的子孙也曾蒙受祖上的光辉 。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 , 牛家的辉煌早已经物是人非 。
清朝|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本文插图

二、状元之家的落寞
一百多年前 , 随着清朝的落没和覆灭 , 状元的含金量也是直线下降 。 晚清时期 , 清朝尚且还有一些名声和地位 , 等到清朝末期 , 状元便只剩下一个名头 。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 当时的状元已经不适应晚清政府的发展 。 也可以说 , 在清朝末年 , 即便是状元也没有用武之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