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交配一次就可终身繁殖,打不死的蟑螂小强是如何让我们深恶痛绝的( 二 )

小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
德国小蠊还有一些蟑螂的卵鞘是附着在家具或者树木的背面 , 这类蟑螂也是比较负责的 , 它们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 , 先在物体表面咬成凹陷 , 将卵鞘产在其中 , 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纸片等碎末把卵鞘盖住 。 美洲大蠊、黑胸大等的产置卵鞘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
美洲大蠊最尽责还得属这类蟑螂 , 它们先产出壁薄而柔软的卵鞘 , 产卵在其中 。 产卵完成后 , 卵鞘又收缩进体内的“育室”中 , 一直保持到幼虫孵出 。 蔗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
蔗蠊幼虫
不同蟑螂卵的孵化时间不同 , 在适宜的环境中 , 温度越高 , 卵孵化的时间越短 , 在 30 ℃恒温时 , 只需要三个礼拜幼虫就可破卵而出 。 刚从卵鞘孵出的幼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 , 呈白色 , 以后颜色逐渐变深 , 并散开活动 , 幼虫形状类似成虫 , 只是虫体小 , 无翅 , 性器官未成熟 。 幼虫发育缓慢 。 必须经历多次蜕皮 , 逐渐长大 , 触角和尾须节数也随龄期而增长 。 幼虫最后一次蜕皮后 , 长出翅膀、羽化为成虫 。
幼虫成虫
刚刚从幼虫羽化为成虫的蟑螂呈现白色 , 后面颜色会逐渐变深 , 变为我们常见的黑褐色 。 这也是蟑螂危险性最大的时候 , 它们为了繁衍后代不停的寻找食物 , 躲着阴暗处昼伏夜出 , 让人防不胜防 。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 , 只有它们不能吃的 , 没有它们不敢吃的 。 不管是厨房里面的面包、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 , 还是客厅的水果以及饮料都是它们的最爱 , 如果把它们饿急了 , 书本、皮革家具也不会放过 。 蟑螂还有嗜食油脂的习性 , 在各种植物油中 , 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引诱力 , 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偷油婆” 。
我们厌恶蟑螂也是因为它们太能吃了 , 它们不仅能吃还能拉 , 边吃边拉的习性和苍蝇一模一样 。
在蟑螂的排泄物里面包含了多种病原体 , 再加上它们边吃边拉的恶习 , 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 。
蟑螂可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 , 并且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 。 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 , 其中重要的如传染麻风的麻风分支杆菌、传染腺鼠疫的鼠杆菌 。 这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病原体 , 我们岂能不深恶痛绝 。
更加可恶的是 , 蟑螂这么脏 , 我们还不能第一时间消灭它 。 昼伏夜出的习性让我们白天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 , 到了晚上它们好不容易出来觅食了 , 我们轻轻的一个脚步声 , 还不等我们靠近 , 它们就不翼而飞了 。
蟑螂这么敏捷还得归功于自身身体构造 , 在蟑螂身上有两样武器 , 一样是异常灵敏的“耳目” , 另一样是准确无误的“时钟” 。
三种蟑螂它的耳目长在屁股上 , 是一对尾须 , 上面密密麻麻的覆盖着许许多多的细毛 , 这种丝状小毛构成了一个个非常灵敏的微型感受器 , 在蟑螂的尾须上有2000多个这样的耳目 , 所以人轻微的脚步、举拍子的动作都能被它察觉 。
蟑螂昼伏夜出 , 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活动节律 。 据观察 , 德国小蠊从19点开始活动 , 21—22点为活动高峰 , 在次晨2点出现小高峰 , 5点消失 。
既然作为害虫 , 必然逃脱不了被人类消灭的命运 。 为了有效的消灭蟑螂 , 我们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
物理方法
全身上下皆为兵器 , 最有效的物理手段就是拖鞋了 , 既方便又实用就是有点费鞋 。 家庭富裕的话 , 也是可以购买一些专门消灭蟑螂的拍子 。 这里友情提醒一下 , 踩蟑螂一定要快准狠 , 一定要补刀 , 蟑螂可是打不死的小强 , 不补刀的话 , 转个身它就满血复活了 。


推荐阅读